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博物馆艺术教育形式探讨——写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开放之际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695
谭小贝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一、前言

博物馆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课题了,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鼓励发展博物馆艺术教育,以弥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不足。同样,博物馆完全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实物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标本,发展出一套完备的艺术教育机制。这在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馆合作的机制。但是,在国内,我们看到了表面上的繁荣,各类课题研究纷纷立项,学校与博物馆之间交往频繁。博物馆艺术教育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无法深入艺术教育的内核。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促进全民艺术教育发展,成为当前研究博物馆艺术教育功能的重要课题。

二、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的开放

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正式开馆了。这是一座承载和反映湖湘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是一处欣赏与创新交融的公共文化空间。馆内常设展览包括“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和青铜、陶瓷等艺术品专题,还有不定期的特展,把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文明呈现给观众,在时空中再现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历程,精彩的展品与科技展示手段相得益彰,让观众持续感受到自身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联接。

三、湖南省博物馆的艺术教育资源

湖南省博物馆是一所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珍宝库,馆藏的18万余件珍贵藏品包罗万象,从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到精美绝伦的青铜尊彝,从马王堆汉墓的绫罗钟鼎,到明清文人的妙墨丹青,无一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湖湘历史的见证。除此之外,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就大手笔开展了特展“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和“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跨文化交流”的大型展览。这些都为湖南省博物馆实现艺术教育功能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四、博物馆艺术教育现状

(一)面向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较少

目前,很多博物馆开设专门的教育场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往往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时候因人流量过大导致拥挤不堪,很难充分开展艺术教育课程。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在开放之际,每天人流量非常大,学生往往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到场馆里对展品匆匆一瞥,根本无法仔细地欣赏每一件艺术品。另一方面,传播模式单一,博物艺术教育采取的方式基本都是学生听老师讲解,基本上就是将课堂换个场地原封不动的照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结合博物馆主题内容设计相应的课程。

(二)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大众参与度不高。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自开放以来,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如,共赴“国宝小卫士”之旅——湖南省博物馆移动博物馆教育项目,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艺术教育活动。但此类活动对象局限在小学生。虽然还有多种形式的讲座、论坛与教育活动,但市民的参与度不是很高。

(三)博物馆艺术教育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在博物馆专业艺术教育人才方面存在着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缺失。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或者聘请专业人员来实现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功能。但是,实际操作中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现有的艺术教育教学者一般是由解说员或者志愿者充当,这些讲解员和志愿者介绍的模式所传播的信息只能单向流动,无法跟观众互动,无法从专业层面为观众解惑,所以难以实现有效的博物馆艺术教育。

(四)展示方式单一,缺少更新,观众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博物馆发挥其艺术教育职能的途径很多,其中,最为直接就是陈列展示。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陈列展示还是停留在博物馆单方面向观众灌输的层面上,无法吸引观众的目光。尤其是基本陈列部分,观众除了参观还是参观,博物馆参观不能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无法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观众与展品“亲密接触”尚未实现,削弱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亲近感。

五、博物馆艺术教育形式探讨

(一)创新博物馆艺术教育项目,开展“体验式”的艺术教育

博物馆艺术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多层次的,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创新性的开设不同教育项目,引起学生的兴趣。

  当前我国博物馆艺术教育仍采用的是参观的形式进行,观众只能感受艺术气氛,无法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这就要求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活动场所,配备专业的教师,在场馆内给观众提供接触体验,如,摆放藏品的复制品等。让参观者通过“多感官”体验、“深入情境”体验、“互动参与”体验的方式,对展品文化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理解。从感官知觉、艺术装置、激发情感、互动活动四个角度强化展示手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接受展示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展示内容的有效传播。

  湖南省博物馆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有了实践,比如开设了三个学习板块,有儿童及家庭、学生及教师和成人三个板块。其中儿童及家庭板块有馆内学习、文物故事、手工小作坊、小游戏、动漫学园等。在学生及教师板块有馆内学习、馆外学习、在线课程和动漫学园。成人板块有馆内学习、社区活动、在线课程、博物馆世界、馆译咨询和学术与出版。同时还邀请艺术家、博物馆高层管理人员、理论研究者等来馆举办讲座,或者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让观众真正感受到生动的艺术气氛。

(二)加强馆校合作,实现博物馆资源课程化

馆校合作在欧美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了,学校与博物馆之间大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博物馆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同时,学校也能为博物馆提供专业的教师的资源来弥补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不足。中国博物馆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仍停留在中小学层次,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湖南省博物馆于2011-2013年与长沙市教育局共同开展了“博物馆资源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针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所以,加强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努力将博物馆艺术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到博物馆进行艺术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让博物馆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在这一方面,意大利博物馆学校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博物馆和学校共同设计实施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学习,完成部分课程。这样极大提高了博物馆艺术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社会教育的成本,也适应时代变化。

(三)实现博物馆资源整合

教育是一个长期计划,应包含丰富的学习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在开放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针对“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展开了一系列的讲座和论坛,有他乡与故乡——“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解读及背后的故事的讲座和“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针对“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举办了“春秋战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开设了湘博讲坛等等。通过这些纵向的艺术教育活动,链接了艺术史的脉络,给观众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了解展览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此外,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能促进馆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借鉴,使得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四)实现博物馆资源信息传播多样化

1.展览形式多样化

  观众对不同主题的展览空间的期待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多样化、主题化。湖南省博物馆展厅改变传统的陈列方式,采用开放的空间,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能够全方位的体验。如马王堆汉墓漆器展览区,展览了较多的君幸酒杯,设置了一个两千年前看戏的主题空间,室内空间就是还原当年的陈设布置展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丰富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家里、学校里都能够感受到博物馆艺术氛围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一同到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公益性文化场所,面对多元化的需求,也将突破传统的静态陈列方式进行数字化的升级。以前沿的数字媒体化展示技术与手段为依托,以更生动的多元化展示方式打造更加具有历史还原性、生动性、参与性的沉浸式博物馆展示环境,将个人的理性观念与艺术感性思维合二为一。在这一方面,大英博物馆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英博物馆在其官网上就涵括了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博物馆艺术教育资源,分门别类,并提供各个主题的艺术教育项目。我国博物馆在这一方面尚未实现。湖南省博物馆也开展了数字化教育平台,官网上也可以浏览网上展厅和藏品数据库,供大众学习和观赏。但内容都比较简单,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学习需求,尤其是网络艺术教育平台缺失。此外,博物馆网络资源在教育项目的多样性和系统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功能。

六、结语

目前,学界对博物馆艺术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已越来越关注。一方面,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不断深入,学校为博物馆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博物馆则为学校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另一方面,博物馆艺术教育正打破传统的讲课方式,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西方国家在博物馆艺术教育方面树立了一个楷模,为我国的博物馆教育提供了参考。因此博物馆教育应该在体验式教育、馆校合作、开设网络教育、创新教育项目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推动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功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