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国高校艺考三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737
刘志义

  (山西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山西 平遥 031100)

一、投机取巧违背初衷,艺考沦为考学捷径

艺考,本是热衷于艺术的学生对人生负责的真诚抉择。然,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慢慢偏离了初衷的轨道。其时,面对不断增加的高考难度,多级地区与中学在升学率功利心的驱使下,劝告低文化成绩的学生报考艺术专业,期以一种较低文化分数的形式考入高校,以此来提升该校或该区的升学率;加之学生、家长与社会对艺考内涵与目的的普遍误解,认为艺考能实现学生梦寐以求的明星梦、怀揣着用艺术特长来弥补文化成绩低下的侥幸心理,艺考被众多人视为迈进大学、完成人生蜕变的一条考学捷径。当下,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在艺考现状中仍然存在。

  始于捷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自然会发生偏离,很多艺考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的艺术道路上遇到了诸多梗阻,功成愿景并未像当初所预想的那样平坦辉煌。艺考生中有部分学子并不热爱甚至并不真心喜欢其所学专业,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致其十分艰难痛苦。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下降,同时提高了对其需求标准,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亦发生了转变,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其中那些以艺术为考学捷径、专业水平不突出、综合素质低下的毕业生质量与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标准之间的差距更加剧了他们的就业难象。由此,诸多艺术生在毕业之后难以以专业为计,无奈之下另择他行,放弃了对艺术的坚守,违背了艺考的初衷,这其中不可抹煞的部分缘由便是当初对艺考的讨巧姿态。

二、考前短期集训,专业水准游于平庸之流

某些学校与专业课任教师为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对艺考生进行团体或个人为期数月的专业短期集训。这类集训往往通过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训练,能在短期内提高考生的专业水平,实现考学目的,但短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其日后逐渐显现出来的不利因素制约了艺术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一方面,由于针对性的短期集训,考生往往在择定了某一艺术院校、了解了该院校的专业考核要求与标准后,弃它而专攻,专业的训练仅限于适应该院校的考核内容。更甚者,由于短期集训之时限弊端,部分考生跨越了专业训练的基础阶段转,而直接进入一定强度的高阶训练,缺乏全面丰富、循序渐进的专业训练与知识,于人才高质量的培养目标上,其专业素养的局限性渐显。另一方面,短期速成固然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特殊的人类历史性的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精神产物,艺术门类的精深水准非一日之寒可以企及,与长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相比,速成效果的专业水准会不可避免地游于平庸之流。

三、文化知识储备低,制约日后持续发展

艺考中所存在的一大常象即是,许多考生的专业考试合格甚至优秀,但文化成绩未通过意向院校的最低文化划线标准,导致错失录取机会。这类考生抑或与意向大学擦肩转而求次,抑或选择复读来年再考。纵观而言,低文化成绩与低知识储备历来都成为众多艺考生的一大痛点。另一现象则是由于招考机制的缺失和国家对艺考生文化成绩的低要求,使得部分文化成绩较低的学生抓住了高校艺术招生这颗救命稻草。他们往往通过临时恶补、突击速成的“文化+艺术”应战模式,跨越了高考的门槛。然而,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以坚实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基础,突击速成而来的知识储备远不能承担起这一发展要求,由此,“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了文化缺乏者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瓶颈”①。因为缺乏深厚全面的文化知识,艺术生与通过正常高考模式的文化生在文化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此种差距就成为了艺术教育的“文化之痛”,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艺术人才日后的持续发展,亦在总体上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艺术品味和艺术素养。

四、结语

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当今艺术院校所青睐的更会是那些“艺术有特长、专业有潜质、文化有功底的综合素质人才”②。面对当今艺考所存的诸多痛点,国家和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健全的招考机制,探索有利于艺术才人培养的专业与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力图从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完善艺术教育体系;而热衷于艺术的学子们应当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全面增加自我综合素养,不存投机之心,不忘艺术初心,不在热化中迷失自我,正确理性地对待艺考。

  注释:

  ①崔树强.艺术教育的“文化之痛”[N].中国教育报,2014-4-28(004).

  ②张鹏,黄启哲.艺术类院校招生不是“草根选秀”[N].文汇报,2013-3-8(00B).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