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H老师的美术循环教学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140
杨 芸

  (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一、灵感之源——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在中国古代,便有先贤把五行学说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其后还被用于哲学、社会学、历法等领域,由此可见五行学说具有宽广浩瀚的包容性和重大作用。基于此,H老师有了大胆的猜想:世界万物本是一个整体,五行是为同源,那么是否五行学说也可以融于教育领域呢?经过多年不懈的钻研实践,H老师创立了基于五行学说的美术循环教学法,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演绎当代思维,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二、美术循环教学法

所谓“循环”是说此方法是可以针对教学一法多用,灵活变通的,不仅可以为美术教育者提供新的美术教学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因此循环教学法在美术教育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实践价值。

  H老师的循环教学法将“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一个教学环节。即“金”对应知识,是指要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要知晓学习目标。“木”对应变通,是指教师要灵活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水”对应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能力发展。“火”对应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反思能力。

  “土”对应总结,一是教师自我总结课堂教学结果,二是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五行学说”的释义,世界万物相互影响与制约,但又相互包容与接纳。循环教学法遵循五行学说,遵循万物发展规律,让教学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好最佳教学效果,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三、循环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H老师的循环教学法受用于各个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例如,指导学生进行绘画、设计、鉴赏作品。接下来笔者着重讨论基于“五行学说”的循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H老师美术鉴赏教学的典型案例——《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辨析。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提问学生“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给出有大头笔、水杯等实用主义答案,老师补充这些物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美学特征即都是圆柱体,由此与学生们分享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变成鉴赏家,进而引出本次课程主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讲授新课部分运用形式鉴赏去品评作品,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蒙娜丽莎》这幅作品和其作者,学生积极作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接着询问学生记得哪些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回忆起构图、笔法、明暗、虚实、色彩等,并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蒙娜丽莎》的艺术形式,学生合作讨论出蒙娜丽莎面部、颈部、皮肤为明面,背景和服装为暗部;画面色调主要呈现暖色调,前景为实,后景为虚,笔法细腻有质感,具有真实性。接着给学生播放卢浮宫图片,发现卢浮宫呈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再回到《蒙娜丽莎》作品上找到三角形,引出知识点三角形构图形式。再与学生共同观察达芬奇是如何处理明暗关系的,以一张有雾的图片启发学生发现画面具有模糊与朦胧感,引出薄雾式绘画手法。前景笔法细腻的蒙娜丽莎与后景模糊朦胧的乡村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人公。教师小结,作品中的构图、明暗、笔法都是为了突出画面人物蒙娜丽莎,引领学生体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在练习阶段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两组鉴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A组从明暗和色彩的角度去分析作品,B组从构图与笔法的角度去分析作品,通过亲身实践鉴赏,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小组展示环节,每组派代表来进行分析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多方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与反思。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总结中既要总结好知识也要传授学生生命启示。

四、结语

H老师的美术循环教学法需要先明确知识目标,然后围绕知识目标进行变通、练习、展示和总结,环环相扣的逻辑思维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的深度,也让高中美术课程不似从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兴趣和挑战的。此方法包括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五大环节,有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及时发现问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