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长安镇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000)
一、招募培训教育志愿者
东莞市文化馆开展的培训课程种类丰富,基本上涵盖了美术、文学、民间艺术、摄影、书法、曲艺、戏剧、舞蹈、音乐等。可以说市民想学习的科目基本都能找到方式报名。但是仔细推敲会发现部分课程的报名异常火爆,每期都是满额开展,而老师资源有限,场地、资金资源有限,如果要让群众文艺培训品牌有质的提升,必须惠及更多市民,更多不同层次的受众。课程授课老师都是当地相当有名气的老师,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市民的文化艺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基础较好的市民来说他们报上名的机会也大,学习起来也轻松。但是更多的市民所感觉是报名门槛太高,市民成功报名率较低。对此,是否能够摸索一条更好的方式开展群众文艺培训?笔者认为,招募一定志愿者,阶梯式开展培训的方式可以一试。具体表现为:
1.对于没有基础的或者基础较差的市民,可以采取名师——志愿者老师——市民的方式;
2.对于基础较好的市民,可以采取名师——市民的方式。
东莞市有较好的老师资源,这和东莞以经济建设、政府政策、生态地理环境等优越条件吸引了大量高新人才有关。很多领域都能找到行业的翘楚,笔者认为文化馆的老师名师林立。例如国画类培训的,基本都是省美术家协会以上衔头。这对于非专业的群众来讲是实打实的“名师”级别了。但是我们并不是都需要名师进行指导,或者我们的名师资源有限,但是市民的需求“无限”,所以对此情况政府可以先招募一些志愿者老师,这些老师的资格当然也是严格审核,他们可能是各所学校的老师,可以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群众,也可以是来自文化部门的员工等。文化馆先招募这些老师,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些志愿者老师可以拿一定课酬,但以公益为主。
笔者认为这些志愿者老师是大量存在的,一是他们拥有了不断学习的机会,二是他们把这种福利惠及了更多的市民。等于志愿者老师免费得到“名师”的指导,而又公益性的回馈给社会。当志愿者老师也应有一定门槛,需要经过考核遴选。随着他们不断学习成长,通过各种渠道的比赛培训等,他们也有机会成为当地的名师。志愿者老师能有从半专业到专业的升华机会,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想必这种需求和动力能支撑他们不断学习和付出,他们也是社会一种隐性可贵的资源。
二、培训场地问题
有了上述志愿者老师的资源,大大扩充了群众文化艺术培训不同层次的师资。接下来应考虑场地问题,文化馆及各镇街分馆虽然有一定量的场馆。但一旦开展了阶梯式培训方式,课室的需求量也是很大。尤其是市区,市区的公共资源很多,但是有效利用的少。除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馆等这些市民节假日都能免费公共开放的场所,其余像学校,事业单位基本不开放。如果能协调其他部门,有条件使用一些场所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能让全民参与,一定能扩展东莞市群众文化这张靓丽的名片。所谓“有条件”,即是借用的场所使用时间有限制,爱护设备设施,学员跟老师要严格按照借用单位的规则制度使用课室。佩戴好相关证件,社会人员和学员要严格区分。确保安保到位,不能为了开展群文活动而产生相关安全问题,得不偿失。而对于场地的运用,也应该要和课程相结合。对一些不方便每次携带大量或者大型工具上课的课程可以开设在固定的课室。例如儿童绘画、各种琴类等课程适合在文化馆或者其他分馆开设固定课室;而对于像书法,硬笔,朗诵,文学等工具相对容易携带,可以结合社会其他场所,打“游击战”。
三、全面开展阶梯式培训
(一)开展阶梯式培训可能存在的阻力
当老师和场地都具备时,如何有效开展阶梯式培训是一个艰巨的问题。上述第一点已经提出开展阶梯式培训的基本模式,但这种模式还没实践,具体存在的问题还不可而知,需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就理论而言,更丰富的师资,庞大的学生群体,在师资的管理方面,在学员的学习效果、出勤、安全方面,在场地使用方面都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毕竟量扩大了,人员有所扩大,场地也有所扩展,对于管理和运营工作量都是成倍的增加。每一项新措施的实施比政策的制定要复杂和困难得多,要开放社会的公共资源,为群众文化培训服务,需要联合众多单位,涉及众多部门,很多单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服务群众的意识淡薄,会存在诸多推辞。文化部门牵头,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都要大量的人力。(二)教育志愿者的管理问题
志愿者老师毕竟不是专业的文化馆在职老师,从事志愿者老师的资格首先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格。例如要求老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等双关资格,否则容易出现师资不规范,产生没必要的纠纷。教育志愿者的审核和遴选应该严格执行,录取之后应该建立档案,签订合同,确保能够规范有效管理。教育志愿者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一旦加入群文培训教育行列,应该持之以恒一段时间,做到学习和回馈达到一个相对称的制衡点。所以在挑选教育志愿者的过程中应该明确选用流程,确保整体师资质量。当建立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志愿者,而且能有效控制这部分教师的流动性问题之后,整体的群文培训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逐渐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每个层次的群众都能找到自己相适应的课程,这个应该是群众文化培训的重要目标。就算退一步,允许这些老师有一定的流动性,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莞或者不再从事群文教育工作,那么这部分教师很可能从事专业文艺工作者,就算从事别的工作,那么这些夯实的基础也会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也正是群文培训的教育目的之一,这样分析,招募培训教育志愿者的方式,是百益而无一害的。(三)教育志愿者资源分析
以现有的文化馆老师为指导老师,下线发展相应数量的教育志愿者,逐渐壮大教师队伍。教育志愿者的来源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学校老师。
近年来东莞市招聘的公办教师学历素质相较以往有较高的提升。笔者查阅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现教育局公开的教师招录名单中,学历和学校一览异常亮眼,985和211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从事小学甚至学前教育的老师比比皆是。这在以往的东莞是很难想象的。这跟国家的学历教育扩招有关,但更重要的一点东莞的城市竞争力日益提升,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愿意来莞就业,教师行业也不例外。所以学校的老师是人才的聚集地,跟各学校联合,招募文化馆志愿者老师,是共赢的好方式。因为学校的教师要提升必须要通过评职称,而教学水平在学校和文化馆都得到锻炼,而专业培训又有文化馆聘请的专业老师授课,对在校老师来说是难得可贵的机会。对在校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巨大帮助。
2、群众文化培训的优秀学员。
从往届的学员中抽选一些专业较好的学员进行上岗培训,帮助优秀学生从学生到老师的顺利转变。优秀学员一般都从事该文艺创作多年,否则是很难在这么多学员中脱颖而出。众多的文艺创作都是讲究基础的,美术,书法,音乐皆如此。既然这部分学员专业性这么强,我们应该让他们学有所用,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当优秀学员转换成教育志愿者,角色转变后,强烈的教师责任感,教学任务和活动,反过来会推动他们专业上更上一层楼。
3、相关事业单位员工。
从事文艺活动的除了学校和专业的艺术人员,还有一部分重要人群,就是文化类事业单位。例如:美术馆、图书馆、电视台、少年宫、博物馆等。一般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由于专业的限制,一部分从事教育工作,一部分到各文化类事业单位供职,这是两大块。因为文化类事业单位需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量大。文化馆能与其他文化类事业单位联合,发掘这类人群,通过指导老师专业培训,能使他们逐渐转变成优秀的群文教育志愿者。反过来,优秀的专业基础也能让他们更好的为本单位工作服务,这又是一个双赢的方式。
以上三类人群,基本清晰了教育志愿者的来源,涵盖了大部分文艺工作者,也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资源在此,如何发掘?何时发掘?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四、结语
招募教育志愿者从事文化艺术基础培训教育工作,在师资的来源,场地的选用都有较高的可行性。阶梯式的培训方式,专业指导老师和教育志愿者双管齐下的教育方式,让各个层次、各种水平的学员都有课可上,惠及更多群众,是一种可行性强,综合多种资源,同时便于实施的文化惠民措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