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油画艺术中光影的演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418
杜绍君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0)

  在原始时期,人类对光的唯一认知来源就是太阳,人们认为太阳是神圣的代表了上天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君权神授中神从光中走出来递交给统治者权力的画面出现。而绘画中,最早人们对光的运用是无意识的,只知道按照看到的方式去绘画,没有光线的固定来源。 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例如古埃及、拜占庭时期的壁画都是没有明确的画出光的来源,绘画仅仅是对上层阶级的赞美和记录,光在画面中也只是人们看到现实中样子的照搬照抄。

  一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的早期才开始出现了一位有意识的将光线引入画面画家——马萨乔。马萨乔一位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他的绘画风格很大一部分受到了乔托的影响,像自然学习,画面中的人物鲜活富有生命力,不再是呆板程式化的表现人物。与乔托不同的是马萨乔在画面中进一步突出了如实的概念,在画面中有光影的存在,使得马萨乔的绘画中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健壮,让二维的画面仿佛有了三维的质感。在《出乐园》中,他有意识地将光线引入画面中,成功的让亚当和夏娃的躯体在画面中拥有了体积感,人物的表情也不再是冰冷刻板的,亚当夏娃悲伤的神情渲染了被逐出伊甸园的悲凉情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也十分善用光影去体现画面的神秘感,在其素描手稿中线条排布谨慎细密,用浓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出光在画面中的微妙变化。

  人们对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面对光也是。进入17时期后,艺术的流派多彩纷呈,不得不提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卡拉瓦乔。在卡拉瓦乔手中,光可以集中成为一束照亮整个画面,凸显出画面的中心,增强了绘画的空间感,好像画在有限的画布上更为辽阔、深远了。他的代表作《圣马太被召》中整幅画面处在黄褐色的暖色调中,在集中的光线的照射下,圣马太和旁边鹅黄色衣服的青年显得格外显眼。卡拉瓦乔对人物的表情细节的刻画格外的精心细致,画面满满都是生活的气息,反而没有了浓重的宗教神性的色彩。在他的光线的处理下画面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刚刚才,失去了神秘肃穆宗教性的画面反应的都是当时社会的世俗生活和人民的生活场景。从这个时期开始,绘画中的光影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对现实世界的照抄,开始将画家的情感体验融入到绘画中去。

  在17世纪的荷兰画派还有一位将光线的运用到出神入化,把光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伦勃朗。伦勃朗在卡拉瓦乔“明暗法”的基础画法上上更加深化了光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且吸取了卡拉瓦乔在绘画中对社会的批判,为荷兰画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偏爱舞台灯光效果的伦勃朗用光在平面的画布上塑造出了深远、立体的三维效果。戏剧化的画面灯光加上对次要人物有意无意虚化减弱,更使得中心人物呼之欲出,就站在眼前似是可以触摸得到。《浪子回头》乃是伦勃朗晚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辞世之作描绘的是一个经典的圣经故事,伦勃朗使用暖红色的光笼罩着整个画面,将光线集中照射在父亲和小儿子的身上,老人激动的神情和小儿儿子似是在激动忏悔的心情描绘的入木三分,而在一边的大儿子神情却冷漠被画家隐藏在画面的暗部,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这幅画作并没有刻画许多肢体的动作,但是却能感觉到其中涌动的情感因素,画面中充满悲怆的气氛,父亲的慈爱、小儿子的忏悔、大儿子的漠然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伦勃朗的在画面中用强烈的灯光渲染的氛围总是令人心神震荡。

  伦勃朗等的艺术,光的运用调整影响了后世一大批的画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在画布上描绘室内写生的场景——印象派,这个追寻自然光线的画派在19世纪应运而生。印象派的画家对于自然光的描述是生动的,他们走出了画室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画面中追求光、色的表现而不注重物体本身的形体,在印象派画家的心中光才是“绘画的主人”。印象派最典型、最出色的代表人物是莫奈,他醉心于描绘捕捉大自然中光色跳动而产生的美的韵律。莫奈晚年时,眼睛因为长时间在外受到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导致他的视力也逐渐衰退几近失明,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中对物体形象的描绘越来越模糊。《睡莲》就是在这个阶段创作出来的。因为莫奈看不清物体的形态,只能感受到光倾洒在睡莲、水面的颜色,反而将睡莲创造出了意外的效果。纯绿色的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暗红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使用的笔触柔软随意,水面的波纹极具光线的美感,看似由色块堆积而成,但色与色之间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画面柔和而丰富又不失水的流动性。

  光影在油画里光始终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是画面的灵魂的代表。它不仅仅渲染烘托着画面的氛围,也表达着画家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