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民族歌舞剧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主要是将生活中的事情或者剧本中的故事,采用有效的艺术手段进行转换,然后搬到舞台上予以表演或者展示。在话剧发展进程中,新兴的一些舞台表演艺术及其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戏剧表演若想获得关注,必须注入新的血液,即演员将舞台表演与情感动作的表达有机融合在一起。
一、情绪记忆法
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塑造的人物多数是虚构的,以致于话剧演员与剧中人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以致于情感表达大打折扣。实践中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话剧演员曾经有过与剧本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在接触到作品后发现剧中塑造的人物角色与个人的生活或者经历相似。对于该种这情况,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应当主动的忘记情绪以及记忆,从生活和自身出发接近剧本中的人物生活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等。换言之,话剧演员若想准确表达情感,就必须认真回忆个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似体验,以此来保证个人能够全面把握剧本中的人物情绪状态。通过情绪记忆法的应用,可以有效促使话剧演员体验人物角色的独特魅力,并且使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情感张力。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话剧演员在排练时需认真揣摩人物内心以及体验情感情绪等,加入适当的个人想象力以及感受力,采用多种表演技巧来展示和升华人物情感。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强话剧表演过程中的台词、情感动作舒适性以及真实性;话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以及表演源于现实生活,同时服务于广大受众。话剧表演过程中,常见的场景都比较生活化,话剧表演过程中演员将情感以及台词相结合,重视剧本中的故事背景和表演环境,以此来有效增强话剧台词以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从而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少年邓小平》这部话剧表演过程中,剧中邓小平母亲的饰演者在观众心中早有固定形象;话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时,应当综合考虑伟人的实际形象和观众接受能力,表演适应度尊重历史事实,不能与现实相脱节。实践中应当消除观众的距离感,这样才能在观看时实现人物角色情感的共鸣。二、提高演员的文化生活素养
话剧演员既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能力,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生活阅历以及文化生活素养应当不断提升,否则很难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以及生活化的人物形象。话剧演员与其他演员有所不同,其内心应当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且对生活非常的熟悉,一些生活化的片段和表演可以信手拈来,否则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也难以有效表达情感。实践中可以看到,大量优秀的话剧作品都源于生活,而且集中反映了生活现状以及过去发生的故事,而且不乏历史剧。以著名话剧《茶馆》、《雷雨》为例,这些都是极具魅力的生活化话剧作品,有着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而且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哲理。对于话剧表演者而言,应当全面了解话剧创作以及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则难以准确塑造人物形象,无法准确领会人物内心情感,情感表达难见成效。话剧演员应当逐步完善个人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生活素养应当更加的深厚,在现实生活中丰富阅历和体验,以便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能够抓住、抓准情感线,从而有效塑造人物角色和表达情感。三、把握情感表达和调动技巧
话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并非易事,这对其综合素质、艺术功底有较高的要求,实践中应当不断学习情感表达以及调动技巧,将其应用到舞台表演过程中去。一是,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调动个人的情感,让舞台表演更加流畅,情感更为充沛;二是,话剧演员在表演时能够调动观众情感,引起共鸣。话剧演员利用身体、口语语言以及表情神态等,引导和激发公众的兴趣,确保表演能够满足观众审美要求。话剧表演时演员应当在特定空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表演,若想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笔者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台词以及情感动作应当有机融合在一起,增强感染力。四、结语
总而言之,话剧舞台表演终究是“话”、“剧”的有机结合,前者是台词,后者是表现形式。话剧的情感基于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话剧演员表演时应当将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