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妙造自然”——“窑变”艺术对现代钧瓷设计影响的美学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627
李 鸿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1)

一、引言

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瓷品,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钧瓷“窑变”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与自然造物平衡融合之美的呈现,人与自然在钧瓷中寻找到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共鸣。现代钧瓷文化在国家大力扶持与支持下,开启新的文化创意之路。现代钧瓷设计开始转变视角,以关注生态环保、生活格调、审美趣味等理念进行产品策划,进行设计元素选取与表达方式。

二、钧瓷的“窑变”之“理”

钧瓷原属北方青瓷系统,为五大名窑之一钧窑所烧造的瓷品,有业界学者把北方烧造的钧釉瓷也分为钧瓷一类。钧瓷以其独特的乳光釉,再经过还原焰烧制,使得青釉上呈现不同色斑的艺术效果,与单一色调的青瓷对比更添妍丽,从而形成变化无穷、瑰丽璀璨“窑变”色彩肌理。

  钧瓷的产生,是中国青瓷艺术的重要创新,也是工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一)钧瓷“窑变”追本溯源

钧瓷的起源,学术界各方学者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其中,陈万里先生的《中国青瓷史略》谈到,“钧瓷的兴起与汝窑的衰落有密切的关系”、“钧窑之继汝而起是在金人统治时代,那时是钧器的黄金时代”,这一说法与大部分学者观点相同,认为钧瓷始烧于唐中后期,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古人称钧瓷“窑变”,史料《景德镇陶录》卷十有相关记载,“又如钧哥本色泑,经烧忽退变他色,及成诸色,然是所时有也,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泑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窑变”是以钧瓷上釉层次丰厚,在窑火的烧制过程中,釉质融化产生流釉效果,形成蓝、紫、红等艳丽色调,熔融交辉,似流云霞光,变幻莫测。

  钧瓷的“窑变”原理与釉质原料、窑炉工艺、烧造技术有重要关系。釉质原料的不同比例,所含不同成分的呈色元素,钧瓷的主要呈色元素分为铜、钴、磷、铁、锡、钛等,其中铜、磷、锡元素有助于釉料熔融,以促进其他物质结合,达到液相分离。钧瓷的窑炉工艺主要是倒焰窑,对窑炉内环境,匣钵摆放方式,窑墙与钵柱之间都有严格要求。

  “前火”,也叫氧化焰,其控制方法讲究一个“慢”,要把握窑内温度缓慢上升,主要是烘干瓷坯水分,温度范围是0-950℃。“中火”,也叫还原焰,是钧瓷“窑变”呈色的重要时期。窑温达到950℃,从原来的氧化期转换为还原期,此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不同的坯釉有不同适合的临界温度,这也是“窑变”呈色的好坏关键。此时温度范围是950℃-1150℃。“后火”,这一过程是中性火,温度达到1300℃准备停火,主要是降低残次品率,温度高达1320—1340℃,也有可能出现珍品。

(二)“窑变”艺术的现代钧瓷设计空间

现代钧瓷设计空间,以“窑变”为核心,融合器物艺术、建筑艺术、空间艺术、色彩艺术等多元领域,同时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这个设计空间能够稳定,并给与人们美的情感。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感官维度都被加以设计,达到艺术的超越性,创造出更多美的领域。

  钧瓷“窑变”艺术更早的让人看到一种审美领域的扩展,这是超出人为控制,属于万物机缘的变化。现代钧瓷设计从造型维度上融入“观物取象”的美学思想,采取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探索新时代美的领域;从装饰上“窑变”的釉色美、纹路美、流动美对钧瓷美学进行新的阐释。

三、当代钧瓷设计理念“妙造自然”的美学特征延伸

“妙”是重要的美学范畴,主要用于审美领域,从“妙”中衍生出来“神妙”、“微妙”、“妙不可言”等概念用以评鉴艺术作品。“妙”的审美对象是自然万物,所以强调“妙”出于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妙”的审美情感。钧瓷的“窑变”艺术言说着自然万物、变化无常、造化神奇的审美精神,“窑变”釉色的自然天成,变化万千受到人们的喜爱、称赞,也正是对钧瓷美的情感的表达,这种自然与工艺的平衡,融合了“妙造自然”的美学特征。

四、结语

现代钧瓷设计在器物文化的脉络中探索思考,反思古今钧瓷“窑变”艺术关于造型、肌理、装饰等方面人的审美意识与美的本源的关系,从中寻找符合环境空间、生活格调、时尚潮流等新设计理念,设计师需要抓住“妙造自然”这一美学范畴,创造新的钧瓷文化语境,以器物语言言说时代情感,从而打开当代钧瓷设计的美学新领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