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主线,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向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及满足社会实践应用。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6642.3;TU23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231-02
一、前言
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就业率是学校办学发展的风向标,就业质量是学校办学的依靠和保障,为此,多数职业院校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也是如此,都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规划,而课程的规划和最终目的主要是以训练职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为主,希望学生具备艺术专业的职业素养与知识,可以胜任艺术设计行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工作的能力。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环境分析
(一)职教形式与社会背景分析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高职教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的是人才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等,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侧重于人才在科学研究、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高职课程设置体系逐渐趋向于当前国际职业教育的主流价值,使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将课程目标从以工作目标为指向延伸至以职业生涯目标为指向,课程内容将学科体系转向为岗位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从封闭转为开放衔接,课程重心由单一技能培养变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企业行业与用人单位环境分析
近几年来,艺术设计行业不断的发展变化,文创产业与多媒体平台产业的规模日益增大,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出现了变化,由原来的传统型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为对新型设计型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怎样才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调整,是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与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结合多方面需求打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企业行业需求及社会实践需求的课程设置,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结合企业行业情况、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实时有效的调整。
(三)教育主体内部环境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培养的对象能够具备专业的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其课程特点是非常重视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设计能力,让学生从“仿真工作”中了解制作技术与工艺流程,掌握贴近实战的“真功夫”。
在郑兴我研究的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研究课题中提出,职业教育院校的艺术专业课程重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把专业实践岗位能力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放弃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是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培养更多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实施是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教改目标的关键,如果坚持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不向体现能力与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上转换,无视新型多媒体平台的出现对岗位的影响,那就会使现有的教学理念跟不上社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满足传统岗位的需求,进而就无法实现教学教改的目标。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等几大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是建立在职业岗位能力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的,是包含专业实践、项目课题等授课环节的。所有的课程模块既有单一性的,也有综合性的,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不同,硬件条件与师资力量不同,在课程设置的实施上也不尽相同。
(一)依据企业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标准是指导高职教育培养人才方向的重要依据。能够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和发展的方向。而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是建构合理的、能够反映社会实践的需求的课程体系,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为社会输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应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从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相应的就业岗位的相应技能而有针对性地设置。
(二)依据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且要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基础之上。
(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分配要有合理性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它们都是专业课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造型能力、艺术修养等专业素养,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在于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工作岗位转换的、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课设置的过程中既要确保今后的教学中基础课程的够用,又要使专业技能训练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专业基础课程與专业核心课程的分配要具有合理性,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能够达到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的同时又具备和相应的岗位技术能力。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本着培养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构建,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开发都要以实际的工作过程、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方向为出发点,将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从而使学习领域的确定与职业工作达到无缝对接。
(一)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能够在动漫公司、数字多媒体公司、广告制作公司、出版社、网页制作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电商平台等企业单位进行生产制作的实用型高级人才。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要基于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而进行构建,也就是学校要经过真实的调研和分析将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整理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区分为教学需要的课程门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对应的工作任务的设置,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这种以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能够更明确的在课程中体现相应的职业岗位对相应技能的要求。
因此,学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组织学校的教学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一起,根据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再结合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范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课程计划、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学习目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二)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技能证书考核体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专业技能课程,这些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恰好与很多技能认证体系的考核内容相吻合,因此,在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里构建合理的技能证书考核体系,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动画师、插画师、室内设计工程师、广告设计师、三维动画工程师、Maya动画工程师等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
(三)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及教学活动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近年来,艺术设计产业的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就要求人才输出平台能够为这些活跃的行业企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这些设计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要及时与社会接轨,满足行业的需要为用人单位输出实用型人才,就必須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将学校的教授专家、公司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社会专家等组织起来,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进行优化和测评,对专业的建设和课程的实验实训给予指导和调整,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发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实用型教材,及时地将行业更新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实时的引入教学,这些都已经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根据工作过程、岗位群将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划分,再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为参考,以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而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岗位而进行培养,从而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实践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能力、职业能力和素养提供更真实的工作情境和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要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办学思维,不断的创新理念,依据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总结课程计划,结合职业领域、职业能力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相衔接。
因此,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这一目标建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文创产业和设计产业的实用技能犁应用人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