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实摄影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本质,正是由于纪实摄影的价值体现,决定了纪实摄影在摄影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纪实摄影主要是针对社会问题,对人类的发展以及生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也离不开纪实摄影的“以人为本”摄影理念。在纪实摄影中,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纪实摄影获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人丈关怀在中国纪实摄影的价值体现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纪实摄影;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97-01
一、前言
纪实摄影自从在我国开始发展之后,虽然发展的道路较为艰辛曲折,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纪实摄影师的摄影表现手法以及摄影题材的选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
我国的纪实摄影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的发生让中国的摄影师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并且,在此之后,参与到“四五运动”拍摄当中的摄影师人数迅速增长,并成立了四月影会,并成功举办了四五运动影展。在四五运动影展上所展示的照片中,其画面的构图,光线的运用以及角度捕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纪实摄影的特征,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及人文情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中国纪实摄影由此开始发展。
当发展到了1985年到1989年时,我国的纪实摄影行业已经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并且,在这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摄影研讨会、摄影展览以及摄影报刊等都接连开展。在此期间,北京摄影沙龙举办的“北京世界摄影周',将我国的纪实摄影推向了发展的高潮。在1988年时,我国的谢海龙摄影师所拍摄的《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使每一个人的心都被牵动着,同时也正式由于这些照片的拍摄与流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收到了上亿的捐款,并将款项用于了希望工程的建设工作中,这对于纪实摄影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有着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纪实摄影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都在开始实践纪实摄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袁东平摄影师的《穷人》、张新民摄影师的《包围城市》等,这些纪实摄影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问题进行了反应,同时也说明在当时的摄影师已经具有了自身的主动意识,并且对西方摄影理念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拍摄出的照片也已经有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并且与早期的摄影作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不同,更加凸现出了对人文关怀力量,使得纪实摄影的本质得到了体现。到了90年代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摄影师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的摄影师已经不再与之前的摄影师一样追求对社会问题的表现,而是采用多种手法表现照片的主题,大部分的摄影师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对自身以及社会进行深思,然而这种现象也就导致摄影作品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思想交流逐渐频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摄影作品的内容逐渐开始丰富起来,拍摄的题材也逐渐多样化。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摄影师的起点相对较高。
三、纪实摄影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在人文精神中首先就会涉及到人文,在《辞海》中对于人文的解释就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人文”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周易》中,就有“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的语句。并且在我国诸子百家学说中,也曾对“人文”有所涉及,道家就曾提出“天人合一”,墨家“兼爱”“非攻”等思想,儒家则认为“以人为本”,在这些思想中均对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有所体现。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溯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国家主张以人为中心,并对人的价值以及尊严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了反对神权。这就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主张以人文本,并对人的价值以及尊严进行了强调。
纪实摄影的本质就是以人文本,摄影对象是人,历史与社会都是由人创造出的,因此人才是文化。在纪实摄影中,通过利用摄影照片将生活中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将生活进行再现,对世间万事进行体现,并对人性的复杂有一定的揭示。
(二)提升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在近几年中,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思想建设方面的发展还相对较为缓慢,价值取向方面还缺乏人文关怀。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民主法治化建设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必须要在生活中能够互相协助,同时也要具有独立的人格,必须要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以及他人之间的地位平等,对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提高关注,同时也对自身的权力以及义务有一定的明确。而纪实摄影的特质就是为受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群众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理性交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是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纪实摄影是一项重要的参与媒介。
四、中国纪实摄影的人文价值以及视觉表现
(一)人性化的视觉穿透力
在實际的摄影过程中,摄影师在画面效果上都会追求视觉冲击力,如果摄影照片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就会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部分摄影师为了达到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一般会使用超广角的视觉变形。然而在纪实摄影过程中,摄影师必须要深思熟虑,考虑是否要采用这种摄影手法,如果采用夸张变形的摄影手法很有可能会对画面内容造成一定的夸大,很有可能会导致受众对照片产生误解。由于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纪实摄影过程中,要始终将人放在首要位置。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在画面内隐藏的内容,同样也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二)震撼心灵的影响力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纪实摄影的浪潮,而第一次将纪实摄影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的作品就是谢海龙摄影师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这一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纪实摄影的影响力进行了扩大,同时也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摄影、了解摄影、学习摄影,因为谢海龙摄影师的这一组照片使得希望工程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三)审美介入的感染力
纪实摄影与其他的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纪实摄影无法以简单的美丑对其进行衡量定义,纪实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的一种真实体现。纪实摄影的要求就是要对事件进行真实的还原,对于纪实摄影作品也有一定的审美要求,摄影师可以在形式以及内容方面来达到感动受众的目的,但不能将真实再现进行削弱,纪实摄影是服务于真实再现的。摄影师在审美的眼光下将杂乱的画面进行统一,但并未对作品的真实性造成妨碍。
五、结语
大部分的纪实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都将镜头对准了我国的社会问题,聚焦在民生方面,在拍摄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人文关怀,也正是如此,才推动我国的纪实摄影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