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代,中国文人善赋诗、懂赏乐,其实也不乏善乐者。道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教,其宗教思想流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之中,中国丈人音乐的音乐思想自然也和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中国文人音乐为视角,探寻中国文人音乐中的道教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人音乐;道教;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78-01
一、前言
在古代,中国文人是文化素养、知识修养最丰富的一个阶层。他们创作的音乐,通常称之为中国文人音乐。他们创作的一些琴乐、诗词音乐流传至今,成为经典。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宗教思想流淌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纵观道教历史一些著名的领袖和中国文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够体现出来文人的品格以及道教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如著名的道人陆静修,他身上所具有的文人品格,为他建构革新道乐仪式音乐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南宋著名的文人姜白石,他创作的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与他游历仙山、出入道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中国文人音乐中的琴乐,其思想体现以及中国文人音乐中的词乐内容,皆有可能借鉴和吸收了道教音乐的元素,道教音乐中所散发出的幽静柔美和中国文人音乐中透露出的和谐、虚静的美感,在其精神上都产生了沉静身心、修养品格的重要作用。
二、词乐吸收道乐因素
中国文人音乐中的词乐在其发展中也吸收了道教音乐的元素。《步虚韵》作为中国道教流传时间最久,影响深远的道曲之一,常见于道教的课诵仪式音乐还是斋醮科仪中。寇谦之创立天师道之前,《步虚》通常为道教徒直接平直的朗诵调,寇谦之进行科仪改革之后,《步虚》开始变为音诵,其步虚词大概与道教徒初始时直诵步虚韵有着密切的关系。《步虚》诞生于两晋之际,曾作为乐府《杂曲》,献唱于宫廷之中。在南宋时期,其《西江月》词调和道乐中的《步虚词》在词体上基本相同,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道乐对中国词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大约从南北朝、唐代开始,道教音乐对于中国文学当中的词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道教对于中国文人音乐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作品之中,道教中的许多神仙传说,仙神故事,在中国文人的词调音乐中也多有体现。如宋代词调《瑶池宴》,瑶池便是道教神仙一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很多宋代的词牌名,如《=}同仙歌》《望仙门》等,体现出来的仙乐思想,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上来看,很有可能借鉴了道乐的因素。其道家的宗教思想,如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也自然融于中国文人的思想之中。
三、道教思想渗透琴乐之中
文人音乐之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便是琴乐,而中国文人音乐中的琴乐和道教之间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人音乐的审美情趣之中。琴乐在审美趣味上则表现为追求恬静、清远、玄妙,无论是器乐曲还是乐器的音色上,都注重大音希声,意趣隽永。这与道家所追求的自然精神有相似的人文态度。我们在聆听琴乐《梅花三弄》时能够感受到飘逸清雅、《颐夫》的淡欲,都蕴藏了仙道色彩。
四、道教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中国文人的爱好涉猎广泛,对传统的道教音乐科仪也有细致的观察,并创作处理一些经典的赞颂道乐的诗词作品。
唐代时期,《步虚》无论在道观还是在宫廷直至民间,影响力都在扩大。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他也写了许多关于道教的内容,如《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这首诗,诗的内容中有《步虚》、道教仙山玉京山等道教相关事物,赞颂了唐代的一位著名高道胡紫阳。李白所创作的诗歌当中,也会涉及到道教音乐的内容,如《凤笙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歌当中的艺术想象,也植根于现实的道教斋醮音乐科仪之中。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评价的:“李白在出蜀后更常常醉心于求仙访道,采药炼丹。特别是天宝三年在政治活动中遭到大失败,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授了《道篆》。嘴代的另一位著名的中国文人白居易,曾游访道教名山,畅谈道教名士,并有《寻郭道士不遇》等体现和道士有关的诗作。在他的經典作品《霓裳羽衣歌》和《长恨歌》中,内容和道教以及道教音乐息息相关。无论是道教文化、还是道教音乐科仪,对于中国文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在宋代时期,文人对道教音乐也十分喜爱的。道人们唱称道教音乐为“仙乐”,道教音乐在聆听时确实给人仙音飘渺之感。宋代文人杨仁曾作诗《次韵和承旨侍部郎宿太一宫之什》,用文学语言,描绘了道教斋醮时科仪音乐场面,赞颂了道乐的仙韵之音。以姜夔为代表的宋代文人,对道乐更是怀有浓厚的兴趣。宋代著名的诗人陆游,在四川做官期间,多次游历道教名山青城山,在山上也学吟道曲《步虚》,可见也参与道教音乐之中。
道教及其道教文化都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烙印,老庄哲学为道教注入了神秘、幽静、清妙的特质,同时道教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进行科仪改革,科仪体系上还有曲目内容上,在历史演变发展的进程之中,都在丰富。道教的音乐及其科仪活动又为他们的文学及音乐活动提供了想象创作的空间,二者相互促进,使我们今天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别样的中国文人音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