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澳门建筑设计风格中的文化交流体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3943
张雨佳 张文炳 孟凡放

  摘要:近代以来,澳门作为我国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以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散发出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本文以大三巴牌坊为例,梳理澳门近代建筑中西文化交融的总体概况。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大三巴牌坊的背景环境作简要概述;第三章具体写大牌坊的主要特征;第四章总结中西文化交流内涵。

  关键词:大三巴牌坊;澳门中西交流建筑设计风格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27-01

  澳门作为我国最早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以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散发出其独一无二的魅力,说起澳门,人们总是会说“华洋杂处、中西合璧”这也是由于其特殊和复杂的背景所致,它历史当中既融合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渗入了西方文化。澳门在葡萄牙持久殖民统治下,其实不像其他一些殖民地那样本土文化被代替,反而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换中立异发展,构成独具一格的文化特点。中西交融的特色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语言、宗教、民俗等,在建筑方面更是中西合璧。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四百多年以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彼此交换、共存的历史。在澳门历史建筑群中,大三巴牌坊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大三巴牌坊本不是一个牌坊,而是一个教堂——圣保禄大教堂,后来遭到一场大火焚烧后只剩下前壁,因与中国传统的建筑中的牌坊外形相似,而“圣保罗”的音译是“三巴”。因此取名大三巴牌坊。本篇文章以大三巴牌坊为例子,分析研究了澳门建筑中中西合璧的建筑。

  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大巴街的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修建时这条大巴街全部是由马蹄石铺筑而成,与大三巴牌坊前方的广场遥想呼应。面对大三巴牌坊,它的右面是大炮台。大炮台被又被称为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或者大三巴炮台,大炮台也是澳门的主要名胜之一。大三巴牌坊的左侧是澳门的旧城墙遗址,以及著名的哪咤庙。牌坊左前方出花王堂街,看到的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在教堂前方的不远处就是白鸽巢广场,东方基金会会址和基督教坟场紧贴在右侧。在新马路站下车,走几步就到了议事亭前地,整个广场由马蹄石铺成波浪形。在广场的中央树立着一座喷泉,议事厅广场四周的主教座堂、仁慈堂、玫瑰堂的西式建筑与三街会馆(关帝庙)、营地街市、卢家大屋等中式建筑毗邻而居。

  牌坊的整面墙壁都是巴洛克风格样式的,但是其中有一些雕刻设计却具有非常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例如中文字符和象征着日本传统的菊花圆形等图案,这座中西合壁的牌坊在全世界的天主教堂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大三巴牌坊由于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所以看起来会显得格外高大。门前一小块广场,全部由马蹄石铺制而成,下七八十级台阶便可进入民居小巷。这些马蹄石一躺几百年,足以见证澳门变迁。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整修遺址中,将教堂后部的地下室建造为了一座博物馆,而传教士的墓葬也在此地得以保留,在教堂均有地下室和墓葬。

  几百年前,葡萄牙占领了澳门同时把天主教传入澳门,澳门成为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融合之地。澳门虽然是一个中小城市,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外来文化在这片地方生长发芽并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澳门历史城区这座建筑群基本完整的保留了当时文化融合的印证。文化是一个隐性因素,要常常依靠物质实体来承载,毋庸置疑,澳门建筑群中的大三巴牌坊也是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而得以建立。建筑造型是我们可以肉眼直观看到与直接可碰触到的实体,最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建筑形态。大三巴牌坊的建立,既有西方巴洛克风格建筑的雄伟又将东方文化的传统图案融入,整个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在近400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澳门不仅仅形成了中西结合、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也兼容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生活习俗,这种中国与外国人民,尤其是葡萄牙人民共同酿出的交汇交融、互相尊重、接纳与包容的文化氛围,才是最值得传承的澳门特色。澳门历史建筑群至今扔然保存原有风貌并延续原有功能,为我们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财富。

  中西文化交融,西方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的道路,在经济大融合,文化大碰撞的当代社会,设计也要寻求新的突破,固守传统的东方或者西方风格己然不是明智之举,当然,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的东西理应传承下去,但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更需得到新的发展,作为当代设计从业者,为设计内容注入新的活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化作为设计的源泉,孕育着我们设计人的灵感,早在百年前的澳门,先辈们有心或者无意的为我们迈出了走向新道路的步伐,而今,我们应当继续着前辈们的理想与信念,将这条道路锲而不舍的走下去,无论是中西方文化也好,还是中西方设计风格亦然,都是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现如今,时代将宝藏的钥匙交与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尊重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借鉴西方的表现手法,融合当代的流行元素,是我们这代人要勇敢面对并努力去做的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