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馆对于民间美术来说,有着主要的责任,它不仅为国家保存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向人民大众彰显及传承了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及文化认同感,所体现的正是美术馆在民间艺术中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保护;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J124;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20-01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劳动人民所实现的并且被大范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有“音乐、工艺品艺术、舞蹈、行为艺术等”。对于艺术本身而言,没有所谓的民间、非民间之说。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这种艺术形式做出了区分。相对于皇宫的宫廷美学来说,出现了社会阶层的民间艺术、民间美术,其主要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通过下层人民依照本身生活的需求,进而造就的可供欣赏、使用的一种艺术形态。从艺术的层次性角度來分析,它不只是一个美术的分支,而是美术的一种最基本的分层。通过这种层次,广大劳动人民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他们不仅仅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也是民间美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二、民间美术的发展
民间美术在我国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延续,也是原始艺术的发展。它传承了原始艺术的可操作性及审美的特性,是中华民族历时最久、民众覆盖面更广、地理特征最明确、文化内容更详细丰富的文化体系。民间美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艺,传统的陶艺是劳动者纯手工的制品,也可以说是民间美术的始祖。民间美术在先秦时期主要是通过青铜工艺和漆器工艺来表现。
到了秦朝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了较为成熟的民间生活必需品,其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艺术形式。在汉代,人民创造出的画像石别具一格。
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多民族的发展模式给予了文化新的活力,出现了民间服饰、染织等民间艺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剪纸艺术,民间的美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宋朝,陶艺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印刷品被大范围地传播,并且促进了民间木版画发展与广泛推行。明清时期,印刷、美术、绣艺、陶瓷、剪纸、雕塑等都达到了顶峰。
三、美术馆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条例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社区、个人等把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某个环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思想、表达手法及知识技能等有关的工具、物品、手工制作品及场地。根据以上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口头表述及变现手法,含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言语、表达行为及社会实践活动、节日庆典、仪式。通过自然界的实践,运用一种有形的方式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长期地保留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美术馆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日本早就通过国家的社会组织实行开展了“民俗信息调查”“民族物品调查”“民谣调查”。法国在19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
在国际范围,已经把遗产的意义从之前的有形遗产扩大到无形遗产,并且在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大会中,说明了对于无形遗产的保护方式。在2012年研究出了“教科文组织正式施行非物质艺术条例”,之后的一年,大会表决提出了“关于人类生活文化代表作记录”。在世界的大范围的呼吁和保护下,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是国家甚至世界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国际上对人类的遗产及艺术文化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是以前社会发展所无法企及的深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
第一种,在它的存在形态上,将其发展为有形的状态;第二种,在它所凸显的传统氛围中保持它的新鲜感和活力。
对于第一种方式而言,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声音等途径将其转化为有形的实体,进而保留下来。
第二种方式是运用代代传承或者加大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去保持它的新鲜感,使人民在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存在。第二种方式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和长久的存在,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长远的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国家的目标是首先对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优秀的遗产。
四、结语
民间美术不仅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而且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民间美术逐渐走向低谷己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民间美术来自于民族文化群体,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不消亡,民族文化群体所创造的民间美术就永远不会消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