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669
林丹妮

  摘要:中国古代艺术中写意精神贯穿其中,写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抽象美的意识。史前和先秦的艺术中是中国艺术的萌芽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抽象美的精神。本文通过列举史前先秦的艺术中抽象因素的应用,来阐明抽象造型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中旱已有之,对现代社会中抽象美的应用和认知正本清源。

  关键词:当代艺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19-01

  一、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写下这样诗句的是怀才不遇,无法实现报效国家这一宏愿的陈子昂。后来被用来形容再也无法被展现出来的东西。但在艺术上,这句话是不适用的。我认为艺术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正是有了“前者”对艺术的发现、研究、尝试而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才使得后世人们能在这一基础上对艺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大胆创新的表现。这是一种传承与发扬的过程。

  最初,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只是以新材料来表现固有的东西,随着对当代艺术的探索和研究,这种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了,艺术家们展开了新的探索。传统文化中所涵盖的“经验”“思维”“元素”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当成一种“资源”,形成了一种具有丰富历史含义和传统审美价值的视觉形式,它的作用在当代艺术的方方面面上表现出来。

  二、当代艺术創作中传统“资源”的应用

  上文提到,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当成一种可以充分运用的“资源”,除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表面形式,更是指带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思想以及具有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关注点放在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上,创作出来大量具有各国文化特色的作品,通过这些“元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艺术思想,赋予作品灵魂。

  (一)文字

  “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是我们表达情感,交流,记录的手段。就中国的文字而言,从最开始商代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字,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易于习用。而现在文字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载体或者说表达方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徐冰在1991年完成的《析世鉴一天书》,中以汉字为形拉丁文为体,结合二者创造了近4000个伪汉字,同时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制作成了宋版书,装订成册以几十米长卷的方式展出。这些“伪汉字”是无法解释或者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都是没有意义的。但通过雕版印刷并装帧成了严肃、庄重的线装书,《天书》具有最完备的外表,但却什么都没说。通过当代艺术思维对文字这一传统且古老的元素进行加工、创作,饫书》改变了人们对艺术材料的习惯性认识和对艺术符号的固定看法,撇捺横竖的自由组合使文字语言转换为了艺术语言,赋予了文字一种新的艺术含义。在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再解读后,《天书》给了“文字”这一载体一种全新的“形态美”的视觉效果。

  (二)假山石

  中国的传统园林的美学强调的是人为之中体现自然。计成在《园说》中提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根本原则,园林既是一种人为的美但又无比趋近于归于自然、自然为上的原则。在讨论“掇山”原则时,计成更是将“人作”与“天开”延伸为“真”与“假”,他写到“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假山”取之于自然,是自然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而“石在水中者为贵旧的太湖石,是最能体现传统园林假山石的“皱、漏、瘦、透”的审美观的代表元素。展望的《假山石》系列是以中国传统园林作为题材,太湖石为原型,不锈钢为材料,以装置的形式创作出的光滑闪亮的假山石。原本假山石代表的传统符号意境转换为了“观念”的产物,假山石的形体承载了传统园林的审美与意境,不锈钢是一种蕴含着许多信息的当代工业制品,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产物。这两者之间的碰撞、融合,正是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生动运用、演绎。

  三、笔者眼里的“传统文化”

  曾经我认为的“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虽然在平日的生活中不会去留意,但又触手可及。逐渐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是一种溶于血脉不限于物质的东西,是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富有生命力的,虽然还保留着最本来的特征和样貌,但是内里的构成又在各方面随着时代发展而有了进步。世界各国文化、思想的融合、碰撞,使艺术的表达手法和题材变得多样化。这样将传统的元素与当代的表现手法进行融合再造,这样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