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学习书法实地实物观摩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485
卢润祥

  摘要:笔者近年研究书法史发现:一些历史上被公认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张旭、怀素、卢乔根等,他们学习书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重视书法的实地实物的观摩学习。比起那些困在书斋一味朝夕临摹的书法家,多了一份赋予书法生命的勃勃生气,这是书法家独具的才情与灵气。本文通过对书法实地实物观摩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希望对未来学书者予以启发的意味,这是笔者写本文的初衷。

  关键词:学习书法;实地实物;观摩;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7-0011-02

  一、前言

  书法实地实物的观摩是书法艺术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记录生活、收集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书法实地实物的观摩,不仅能将作者内心之情感进行抒发,同时也能帮助作者提升对艺术的感悟。通过实地实物的观摩的方式能进一步地强化作者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实地实物的观摩涉及面主要是对博物馆、碑廊及纪念馆中的一些书法碑刻、墨迹进行面对面观摩学习。历代书法的研习没有提出需要对室外的碑刻书法、摩崖石刻书法作面对面的临摹要求,作为书法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有必要增加直接面对大量书法碑刻、摩崖石刻书法实物临写,透过精湛的刀刻痕迹直窥古人书丹之技法与真趣。下面将实地实物的观摩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

  二、从“书斋式”学习到室外观摩学习

  目前,我国在科学研发方面的速度处于持续加速的状态,各种印刷技术也越发先进,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欣赏到各种类型的碑刻书法。但现代人们已经将临摹当作学习书法主要方式,于是就开始逐渐失去针对书法作品展开实地或实物的观摩意义。但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印刷出来的作品无法取替的,例如:没有亲眼见到魏晋朝代书法作品的人,绝对不能理解魏晋朝代的书法家能够在基础用笔之上挥洒自如;没有亲眼观摩到四山摩崖的人,是绝对不能理解摩崖书法中蕴含的壮阔。

  当代岭南画派书画大师卢乔根先生为写好茅龙书法,曾三度到江门市博物馆观摩与明代陈白沙先生茅龙书法相关碑刻或实物等,并数次到新会“奇石”附近观摩陈白沙书法真迹石刻《慈元庙碑》,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茅龙书法最具代表性传承人。他的金石书画充满清逸的神韵和天然的真趣;他的茅龙书法更是进了物我两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学术界视之为大师级的人物;称之为:“国之颜回”。因此,研究卢乔根的艺术是二十世纪书法史的重要课题。对其艺术个案的深入研究,将对书法史的重构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上述这些书家的感悟无一不来自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体验。

  三、书法实地实物的研学对书法临摹学习的重要性

  书法临摹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古人技法。如今,很多学书者只讲室内临摹与创作。在无知原碑古貌的情况下,埋头机械临摹。因此,在实际对书法展开学习时,就可以学习邓石如所谓的:书数日必游,游倦必书。在大自然的环境下对书法展开观摩,感悟其中用笔、结字、章法的真谛。同时,在碑刻或石刻类型的书法作品中,也涵盖了情感、价值、审美、人文等,有很多书法家都因碑刻类型的作品有所受益,如:李桂山、李炎荣、黄北洋等。

  “书斋式”临摹碑刻拓片和印刷本可增加书法技法。而走出书门面对面观摩古代书法艺术珍品之碑刻,而且可以更加直观的观摩书法作品中的构字与笔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对于书法的眼界,这对于学书者的书法学习而言事关重要。

  四、书法实地实物的研学对书法创作学习的重要性

  当今,学书者大多数都被限制在教学之中,这样就会导致学书者的眼界越发狭窄,对于书法作品的理解也无法深入其中。因此,针对书法作品展开实地或实物展开观摩,对于书法教学而言十分关键,其不仅能够为学书者在对材料展开收集、对技法展开提高、对生活展开体悟等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还能够有效提升其在创作书法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一)收集材料

  目前很多学书者的目光仅仅局限于展览,一旦入展获奖,风格就原地踏步,而且创作的眼光也会逐渐被局限其中,这就会导致其在局限范围中逐渐没落,并开始被市场所淘汰。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一定要将越发狭窄的眼界与风格转变,并在各种类型的书法中展开寻找。但在收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在某种基础之上所展开,并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因此,在针对相同的作品展开欣赏时,一定要展开各种角度对其展开审视,这样就能够在各种角度中得到各不相同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会在创作书法时变成素材,这也是一名学书者自身需要拥有的主要能力。而且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生命,能夠一直处于较为鲜活的状态,也能够有效提高相关人士的创作水准。

  (二)提高技法

  技法是一切艺术的技术支撑,也是艺术传承性的根基,而在所有提高技法的方法中,临摹则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展开临摹的过程中也会存有诸多问题,例如:有些书法家在临摹时非常完美,但在其实际展开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却不能发挥出临摹的主要作用。在这其中就存有较为严重的取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由临摹至创作的过程中,不是将临摹的作品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出来,而是需要在临摹的过程中,将其中蕴含的精华取出,在将自己的情感与领悟加入其中,从而变成属于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学以所用。通过对经典书法作品进行章法、结构、笔法的观摩研究学习,可以快速提高技法水平,并以此为书法方面的实际创作提供较为坚固的基础保障。

  (三)体悟生活

  在如今时代下,有很多现代书法家都肤浅的认为,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主要内容就是文字,而且这种创作也不需要有任何生活反面的体悟,但这其实是不对的。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作品都会涉及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而作者也会由创作所完成的作品,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所有观赏者。体悟生活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通过文字遗存体验古人在什么环境下进行书法学习及创作,这可以加深我们对碑帖的理解。

  (四)温故传统

  在对书法的实地或是实物展开观摩其实十分不易,这时由于我国古代各大书法名家所流传下的作品,在之后的战争年代中都遭到了程度不一的损坏,经过战争年代所遗留下来的作品,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各大博物馆,或者是被现代书法家所私藏与保护了起来,通常是无法轻易见到这些珍贵作用的,而且如今时代映入现代书法家眼帘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属于印刷品。但较为幸运的是,由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等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使得很多博物馆都增加了对于社会开放的实际力度,有关于书、画方面的市场也开始逐渐有所恢复,这对于书法的学习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实地实物观摩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师法自然的过程,师法自然,进行实地实物观摩研究,是理想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造化”和“心源”达到契合的过程。所以,走进自然、深入自然、体悟自然,这是对自然物案的再认识,对笔墨形制再认知的过程。书法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能只停留在为观摩而观摩的层面上,而是要不断求索,在每一次的实地实物观摩研究过程中温故传统,探索新的因素,融合时代的审美取向,通过对经典的提炼,通过量变与质变的逐渐完善,为我所用,为我所有,在实地实物观摩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遇,古人难以企及的高原雪山,天涯海角,我们都可以亲身感受,这都为我们探索书法新的因素提供了可能。师古而不泥古,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勇于突破,这也是书法实地实物观摩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