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和树立农村群众良好的价值观念,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很有必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本文旨在从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乡土文化角度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群众;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Q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99-0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但农村精神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农村迷信思想、黄赌毒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慢、文化建设滞后,制约了乡村文明建设的步伐,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培养和树立群众良好价值观念的需要。缺乏集体主义價值观念是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群众具有自由散漫、自私自利等思想流弊,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此外,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子女”的问题。老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接触新生事物少,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照看,不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落后保守思想的熏陶下,子女沿袭了祖辈的思想观念。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子女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部分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扭曲,存在“仇富”心理,很多未成年人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迷恋金钱、游戏,好吃懒惰、拜金攀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农村群众良好价值观念。
2.改善农村社会风气的需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大操大办现象依旧存在,虽然各村设有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攀比之风,但是大操大办现象仍未完全禁止。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群众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操办一场婚事,长辈倾尽所有,东挪西借,不堪重负,“厚葬薄养”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火化后的“二次土葬”现象在农村有所出现,不仅浪费金钱、违反政策,而且占用耕地、污染环境。此外,个别农村综合治理不力,村霸在个别地方时隐时现,一些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村民在当中推波助澜、浑水摸鱼,以谋取自身利益,引发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有鉴于此,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文化环境。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具体策略
1.创新农村文化载体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乡风文明离不开文化宣传阵地,文化宣传阵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文化载体。乡镇政府要结合市宣传部、文明办的要求,深入各村,选拔一批道德好、威望高、有文化的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群众积极破旧俗、大力倡新风的积极性,使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群众心中开花结果,减少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阻力。为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保证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开展评比道德模范、知识竞赛、建立诚信档案等活动。通过评比道德模范活动,树立“好人”标准,撑起文明标杆,营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氛围;通过知识竞赛可以活跃农民群众思想,激发群众读书、看报的积极性,使各村农家书屋的作用得到彰显;建立诚信档案可以对农村群众的诚信度量化,通过外在倒逼的压力,促使群众讲诚信。此外,还要以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方式、内容,建设好宣传、文化、教育阵地,在农村植入新文化、新文明、新风气,让乡风文明占领村民思想高地,进而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通过内容丰富的墙报、别出心裁的板报以及具有导向作用的道德风尚评议栏等阵地,宣传引导乡风文明积极向上。整合农村文化阵地,形成文化阵地建设一盘棋的格局,避免各自为战、相互内耗。
2.弘扬乡土文化,夯实农村文化根基。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印证,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弘扬乡土文化不但可以使农村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还会使村民的归属感大大增强,农民群众有了归属感,便会对家乡产生深深的爱恋,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守护家乡、建设家乡。乡土文化是农村文化的根,农村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根,根深才能枝繁,枝繁才能叶茂。弘扬乡土文化不但要弘扬农村优良的习俗,还要注意保留农村地区的建筑风貌,同时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融入到乡土文化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弘扬和发展乡土文化,使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三、结语
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农村文化发展方向,理顺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使农村文化发展壮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