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某些常用的神秘数字产生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神话、诗歌、习俗等方面蕴含着神秘性。中国画中的主题的描绘和命名方式也同样如此,它们都带有特定时代人们的某种愿景。本文仅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画名称;数字;“五”;“九”;“百”
中图分类号:J505;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63-01
在中国画作品的命名中,有诸多带有数字命名的作品,譬如《九龙图》、《九如图》、《九歌图》、《百子图》、《百花图》、《五瑞图》、《五牛图》、《五马图》等,其中的数字即构成了绘画主题的集合,又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含义。在中国古代,数字象征着神秘性和秩序性,是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因素。具体不同的数字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这在中国画作品的命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屈原所作《楚辞》中《九歌》篇实为十一篇,并非“九”篇,在其后描绘的众多版本的仇歌图》中同样是东皇太一等十一个人物形象,难免令人费解。朱熹《集注》中说:“篇名《九歌》,盖不可晓。”因为不可知晓,我们只能作一些推测。在今人的研究中,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九天说”、“虚数说”、“阳九说”、“實数说”、“九神说”、“九为纠说”、”九为终说“、“九为虬说”、“九声音列说”等,说法不一。笔者更偏向于“虚数说”,在《楚辞》其他篇章中,也有《九怀》、《九思》、《九章》、《九辨》、《九叹》等,而在这些诗篇中也有“九曲”、“九皋“、“九河“、“九灵”、“九隅”、“九州”、“九天”等等。这类“九“并非实数,均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那么古人为何好用“九”呢?
“九”字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数字,与古人的崇尚有关。同样含“九”的作品有陈容《九龙图》、清代石海《九如图》等。在古人的观念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是‘九”,故而古人对“九“尤为重视,认为“九”可以象征阳气最为旺盛,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重阳节”因此而得名。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因而有“九天”、“九霄”之说。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为满,满则溢,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故古人多好用“九”和“九”的倍数。器物也多用“九',命名。如“九龙壁”、“九龙杯”等,与绘画命名相似。清代石海绘《九如图》,以九种造型各异的石头寓意“九如”,“九如”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篇连用九个“如”字,《九如图》便是借用诗篇寓意祝颂福寿绵长。
与“九”同样常见的是“五”,如韩混《五牛图》、李公麟《五马图》、项圣谟《五瑞图》等。“数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巅,具鼎盛之势,不偏不倚”;在传统观念中,“五”是宇宙的第五个方向,包含了一个中心。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指代完满和整体。它同时也象征着循环往复的事物。有学者考证,韩滉的《五牛图》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的因素,五牛寓指韩滉自己兄弟五人,以勤劳、温顺、朴实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实情感。除了个人情感因素外,“五”个平面铺陈的形象在画面构图中也体现了美学的对称原则。“九”和“五”这两个数字在这一点上具有同样的特征。而此类以数的分列式布局中,又多以长卷的形式来表现。对象被一一描绘,并逐个并列呈现在同一画幅中,每幅画面即可独立成章,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联系紧密,由此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是有别于西方绘画所特有的东方艺术形式。
含有“百”字的中国画作品颇多,如宋代佚名《百花图》、林椿《百鸟图》,明代边景昭《百鹤图》,清代查士标《百鹊图》、郎世宁《百骏图》、冷枚《百子图》等。其中的“百“也并非实指,而是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此类多为描绘同一对象的图像合集,代表繁多,因此也成为了历代中国画描绘较多的题材,古代有许多版本的《百子图》流传至今。今存最早的是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麟趾图》,百子的典故出自于《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其中所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孙满堂”,万代延续的美好愿景。这类作品均以全景式的构图呈现,咫尺之间描绘出丰富而饱满的画面。《百花图》中的“百”也为虚指,其中所绘四季花卉五十余种,由于所绘物象之多,将四季的交替表现在同一画幅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这类物象繁多作品的另一突出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某些特定数字的崇尚,源于在经历了艰苦计数努力之后,古人对自己的文化创造感到欣喜,同时赋予这些数字以至大至善的神秘意义。在这些绘画主题和称谓命名的背后,便有了多重寓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