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代末年湖北荆门僧尚颜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赠别诗是作者写给一位朝鲜隐士的。当朴山人即将启程返回故乡时,作者生动的为之描绘了海上历程的风光,同时也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旅人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五言律诗;唐朝;风光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57-01
《送朴山人归新罗》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此诗为五言律诗,为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
(1)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2)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必须对仗。云山过海半与乡树入舟中,对称。波定遥天出与沙平远岸穷对称;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
(4)只壓平声韵,并且压固定位置,一韵到底不可换韵。本诗压在风、中、穷、东。
朴山人:朝鲜国旅华隐士。山人为隐士的别称。新罗为朝鲜的古称,本为朝鲜半岛一个古国,公园七世纪中一统半岛大部,达到鼎盛。新罗与唐朝关系极为密切,本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很有感情。尚颜,唐朝末年湖北荆门僧,著名的侍僧。字,茂圣,俗姓薛,今山西汾阳县人,能诗善文,能以五言为主,原有诗集五卷,己散亡。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主要描写广阔无边走不到尽头,扬起帆任由风的吹拂。浩渺的云山延绵到海中间,家乡的树似乎飘到了小船上。波涛平静遥远的天际出现在眼前,沙滩平坦远处岸边到了尽头。离别时的心情要寄往何处,目光停留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根据本诗描写内容创作了《送朴山人归新罗》山水画。此作品尺寸为四尺四开,选用材料是生宣、毛笔、墨水、国画颜料。画面内容参考诗句正文,朴山人乘船穿梭在广阔无边的海面上,回乡之情急切但又不舍友人,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怎么都走不到尽头,只好任凭风的吹拂,小船上的帆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浩渺的云山绵延不绝延伸到了海上,云雾袅袅,家乡的树似乎飘到了自己的小船上。波涛平静了下来,遥远的天边出现在眼前,沙滩平坦,远处的岸边终于到了尽头,东方一抹红出现,朝阳渐渐升起。
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海景画面。后面的群山运用披麻皴的画法皴,分出近山与远山的区别,近山上的描绘有各种树的穿插,而远处的山就是用皴法带过,淹没在袅袅的云烟中。前面是一望无际自海水,海面上漂浮一只扬起风帆的小船,小船上站着一位眺望东方的友人,他在眺望他的家乡,多么渴望可以飞回去,恨不得马上见到亲人。但是又流落出对诗人的不舍,虽然想回家但是有不舍诗人这个知心好友。波涛渐渐地平静下来,遥远的天边出现在眼前。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体系,拥有独特的绘画材料,审美情趣,绘画哲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国画爱好者,我认为国画是一种绘画艺术,更是一种艺术综合体,他能把文学,尤其是诗词,书法、纂刻,融合到一起,国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回到我的作品,从找资料,构图,绘画,再到最后,我亲自把画完,这幅画作的缺点我自己最了解。但是我还是很满意自己的作品,因为他助我成长,技术还是生活上,我们对自身的一种境界追求会体现在脚下的路。当然没有大师的威望与名声,国画亦有韬光养晦之德,温润如玉之美,但凡从前,唯文人墨客得以此技。在慢慢感受笔尖与纸的契合时,心思会变得悠远宁静,或者说你的画让你必须沉淀下来。就像我说的,每幅画优缺点最了解的莫过于作者自己,每幅画带给作者的不会仅仅表面上的流光溢彩,至少在我独立完成这幅作品时,我所得到的远比我想象的多,很感谢有这次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通过这首五言律诗分析与创作,深刻体会到创作不易。也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最后一局“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更体现诗人怀乡之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遥望祝福。以景结情,借眼前之景含万里不尽之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