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戏剧电影对于观众体验的延伸与局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098
田长乐

  摘要:戏剧电影的出现,让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跳脱出了以往只有现场观众才能欣赏的局限。通过在戏剧演出时的多机位高清拍摄与后期的制作,使得现场表演可以让全世界的观众通过其他媒介来观看与传播。然而这种艺术形式对于戏剧欣赏来说,是否优势与局限并存?它的出现是否会削减戏剧艺术应有的魅力呢?随着技术的发展,它能给予观众哪些特别的体验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究的。

  关键词:戏剧电影;沉浸感;数字摄影;VR技术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01-02

  一、戏剧电影的产生

  自戏剧诞生之日起,这种艺术形式的呈现方式,一直以来都会受到空间、场地、光线、拢音等一系列客观硬件条件的影响。从“莎翁时代”简陋的环球剧场,到今天依靠科技把声光效果展现得美轮美奂的现代剧院,场地作为沟通表演者与观众的媒介是十分重要的的。好的剧场可以让演员沉浸于戏剧中尽情发挥,让观众如痴如醉;而条件欠佳的剧场环境,则会让观众与演员分分钟“跳戏”。

  当然,剧场若是作为大众接受戏剧“熏陶”的唯一途径,未免太过狭窄。每年可以走进剧场亲身体验戏剧的观众毕竟还是有限的,这正是因为戏剧的表演条件较为苛刻,演员对于场地不光会有要求,还需要熟悉。一出戏也不太可能一年到头都有,观众若想走入剧场去看自己喜欢且表演者水平尚佳的表演既需要机缘凑巧,也需要耐心等待。正因如此,有人就想到了通過影像手段把戏剧呈现到银幕上,让观众不必非要走入剧场才能欣赏戏剧。

  这些影像通常都是通过在话剧表演现场架设摄像机来录制下整个演出过程,这个机位一般是固定的,偶尔会穿插一些较为随便的特写,但整体是以固定镜头来完成的。有点像中国电影早期的“影戏电影”以及电影始祖卢米埃尔兄弟(Louis Lumi re&Auguste Lumi re)及乔治·梅里埃(Georges Me iie s)的一些作品——不通过镜头切换,而只依靠画框中的表演来“做文章”。这些影像产品的出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给了大众在剧场外接受戏剧作品的机会,因为缺少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相当强的传播度。但没有人会把它们放在影院里播放,更不会在播放时安排类似于剧场里的“幕问休息”。

  随着摄影机硬件水平的提高,录音调音设备、导播技术的成熟。终于有人想到了用拍电影的手法来拍戏剧这件事。其实在这之前,曾出现过电影导演,非常具有实验性地用戏剧手法来拍摄电影:例如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yon Trier)在2003年拍的《狗镇》(Dogville)。该电影完全是以一个戏剧舞台来完成所有拍摄,即使存在时空的变化,也都是靠戏剧手段而非电影手段来表现。反之,反其道而行之的“戏剧电影,直到十几年后才在电影院的银幕出现。

  在国内最早接触戏剧电影的概念,来源于NT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在2012年于中国上映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这部由英国著名导演丹尼·鲍尔(Danny Boyle)指导的戏剧作品于2011年在伦敦西区上演。正是因为NTlive推出的戏剧电影项目,让这部戏首演过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以大银幕的形式呈现给千里之外的中国观众。而NTlive也从2009年开始,真正做到了让“戏剧走进电影院”这件具有开创性的事情,并收获了如潮的好评。

  二、戏剧电影的优势

  (一)扩大影响与文化共荣

  如果说,要想体验真正的戏剧艺术要靠走进真实的剧场而不是靠其他形式,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但对于很多不具备这种条件的观众来说,是否就意味着戏剧艺术的大门会始终无法向他们打开呢?再比如,中国观众若想欣赏伦敦西区或美国百老汇的戏剧一方面要身临现场去感受气氛;另一方面则是要精通来理解内容,否则只能算是“看热闹”。而戏剧电影所提供的便利与字幕配置完全就消解了这些问题。而这些经典剧目作为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与瑰宝,本应开放于最广泛的受众,让更多人去理解它的好。戏剧电影可以帮我们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从而降低文化间的壁垒,共同繁荣。

  (二)挖掘戏剧的衍生价值

  剧院的运营成本往往要依靠剧场的收入与衍生商品的开发。而传统剧场的收入来源很大一部分都只局限于到现场观看表演的观众群体。而戏剧电影可以有效地扩大观众市场,剧团方面可以根据放映版税或票房分账来进一步挖掘戏剧产品的衍生价值,从而带来额外的收益。虽然每场戏剧电影的放映收入是远不如一场在剧院里上演的真实戏剧,但它在影院里的运营成本与维护费用也要比在剧院少得多,更何况这个放映市场可以像电影一样扩展到全球范围。正因为这种高性价比的票价设置,戏剧电影在国内影院都有着较高的上座率,就上海而言,普遍上座率高达80%。

  (三)内容的扩展与研究便利

  NTlive的戏剧电影在影院银幕所呈现的版本中,不光包含了现场剧目表演的全部内容,还会在“正片”开始之前和“幕间休息”的空隙,加入大量的幕后花絮,例如主创人员的采访,创作过程与排练过程的展现等附加内容。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帮助观众更好、更丰富地理解这部戏剧,而这些内容是在剧场演出中所缺少的。在剧场上演的戏剧,通常会以散发宣传册的形式来对剧目内容加以简单介绍,但这种方式的效果肯定不如用影像来呈现,影像更有助于观众的吸收与理解。对于观众体验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提升。此外,NTlive也有计划在未来发行蓝光及高清制式的音像制品,这无疑会给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观赏途径。如果没有音像产品作为媒介,研究者对于真实戏剧的观看次数往往需要多多益善,不同的观感也会带来更多更新的理解。而戏剧电影音像制品若可以出现,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消息。

  三、戏剧电影的局限

  (一)制作团队强加的主观意识

  戏剧电影并不同于上文所提到的,对于现场戏剧的“纯粹记录”,它并非以客观的固定机位来录制整剧目演出的过程。它的拍摄形式是多机位的,机位变化类似于晚会、室内综艺节目的导播台控制;在后期还要将拍摄内容进行剪辑与配音等类似于电影制作的处理,因此,它的呈现必然是经过了制作者的“二度创作”。因此,观众会在欣赏一部戏剧电影时,被强加的景别选择、镜头区别、景深变化来为原本的戏剧文本附加上一层含义。例如,在剧场里看戏是没有特写、远景、中景这些景别概念的,观众是以一种“全能视角”来欣赏演员的表演。而在戏剧电影中,这些电影镜头技法一旦出现,就会左右观众对于戏剧内容的把握,根据镜头的选择来解读影像背后更深的含义,从而违背戏剧创作者初衷。

  (二)现场感缺失与仪式感的消解

  戏剧表演的现场感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欣赏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剧场以其设计精巧的空间结构与声音系统让戏剧的表现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这些环境也都是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与上千次演出过程的调节。而戏剧电影得表现形式无疑会让这种现场感彻底消失,电影院的观众只是通过影厅中的银幕与环绕立体音响来“肤浅”地感受戏剧的内容,让戏剧的特殊性与唯一性消解,单纯成为了一种缺少质感与深度的“工业复制时代的产品”。真正的戏剧表演,是需要有一整套的规则和礼仪,这些东西也是观众观赏戏剧、体验戏剧的一部分。然而,当戏剧成为了在银幕上播放的电影,这种仪式感的体验也就不复存在了。虽然在戏剧的电影的结尾,影片也会收录一些演员演出后的即兴发言和现场观众的反应镜头并配以同期录制的掌声和欢呼声,试图为影厅观众还原出一种现场感的氛围,但这种感觉和真实的临场感是完全无法相互比拟的。这就像在电视机里看足球比赛和在现场看的感觉完全不同是一个道理。

  (三)表演者对于拍摄的感知影响

  对于戏剧表演的拍摄,当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对于现代的演员来说,这种形式的存在是否会对正常表演造成敢要,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就影像来说,摄影机的架设无意会给演员一个更大的视线空间,从前只要专心于舞台的范围,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有限的几米空间内。而运转中的摄影机相比于台下的观众,会给予演员内心更多的考量空间,戏剧表演者会自我意识到,自己的表演再被记录,自己的声音再被录制,或多或少会比单纯的舞台表演考虑更多的内容。与此同时,制作一部优质的戏剧高清电影的背后,是摄制团队和导演就服化道、灯光、音效、演员走位一遍遍排练预演后达成的共识,是十几个机位的不断切换,是剪辑师出神入化的功力。这些预先所做的“功课”,是否会打破戏剧表演的本体,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因为正常的戏剧表演是不会加以任何限制条件与干涉元素的。如果各个机位是以一种“隐形”的状态而存在的话,它对于戏剧表演者的表演与自我感受是没有影响的。但如果双方在拍摄之前进行过交流与沟通的话,表演者是无法忽视摄影机的可观存在的。更有甚者,如果戏剧电影的制作者,希望演员的某些走位和朝向可以为摄影機拍摄提供便利,从而试图改变演员表演细节的话,这种干涉的对于戏剧本体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

  四、戏剧电影的未来

  戏剧电影是戏剧和电影两种媒介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在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这种新型媒介的综合思考。电影没有戏剧的历史久远,但却在某种程度上为戏剧的发展与扩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这就是戏剧电影,它对于戏剧的传播与宣传确实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戏剧电影这种看似粗暴的“复制术“能否在未来通过一些其他技术进行优化,我想也是可能的。就比如近两年各个领域都炒得很热的vR(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作为戏剧电影功能的升级。VR头盔给体验者带来的沉浸感与全视角概念也许观赏戏剧所需要的,让观众真正可以通过新型媒介来体验到与现场观众相同的视角与气氛。特别是全视角的实现,可以极大发挥观众的主观性,不光可以在VR体验技术中选择剧场位置,还可以充分把握视线的自由。虽然在那个时候,也许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去进一步优化,但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这无疑是戏剧电影应有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戏剧电影的出现,其实是这个时代技术多元发展的必然,也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艺术追求手段多样性的佐证。希望在未来,当技术发展到新的阶段,可以让戏剧电影所存在的短板被逐一消解。这对于维持现场戏剧的生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观众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若想被更多更年轻的观众所热衷、所追捧,是需要以了解他们的喜好与行为为前提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