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媒体的出现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媒体的影视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于作品创作的主体、受众以及作品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除了为影视作品的播出渠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看平台,同时,新媒体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融合性、分众性和延展性等特征也为当下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在新媒体冲击和影响下,影视作品的创作由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由此,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新媒体語境下影视创作所呈现的新特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创作;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24-01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事实上,对于新媒体意义的界定说法不一,而被归结为新媒体的范畴也从新兴媒体的“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互动电视”,到新兴媒体的“户外高清视频”“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不一而足。新媒体内涵与外延的混乱不清,界定边界与范畴的模糊不明,不仅反映出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快、变化多的特征,也说明关于新媒体的研究目前还不成熟、不系统全面。在当前人们对新媒体没有一个清晰、一致认可的定义的状况下,我们没有纠结于新媒体的概念、特征、类型,而是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抓住“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维度和“双向传播、用户制造内容”的传播维度两个指标,把新媒体限定为“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两大类型,由此来确定新媒体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框架。
无论怎么而说,新媒体的发展对影视艺术的改变是从形式到内容、从内涵到外延的巨大改变。弄清改变的原因,把握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创作的特征,对于以后相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启示。
一、与受众的互动加强
传统媒体长时间、单方面输出内容使受众和传播内容之间呈现出“你说我听”的格局,与受众之间几乎是没有交流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利用直播平台和互联网技术介入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不仅仅是有了观看渠道,观众还能及时参与互动,有了这种及时的互动,节目的播出就影响了更多人的参与,影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在采、编、播等方面有了更加多的新思路,使得播出的节目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
2011年,江苏卫视斥资八千万翻拍了三部海岩的经典作品。在电视剧播出之际,江苏卫视采用微博、邮件、短信等方式,向广大观众征求意见,通过观众的投票来决定男女主角的最终命运。对于已经知晓之前结局的观众们来讲,这一做法无疑是新鲜、有趣的,观众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迅速提高,新版结局在观众的及时参与下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种空前的参与性、民主性与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与新媒体相比较的。
二、创作者的平民化与手法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不管是精心制作的短视频还是随性的自拍、街拍,都是新的创作手法的展现,突破了传统媒体拍摄手法的禁锢,这种突破使得优酷、土豆等平台有了得天独有的优势。这些平台的视频发布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人人都能参与其中,中央电视台的《DV民众影像》和上海纪实频道的《全民大拍档》就是新媒体纪录片与电视结合的新典范。
2006年,网络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创造性的颠覆了电影《无极》,使得其作者名声大噪;独立动画作品《李献计历险记》在土豆网的土豆映像节走红之后,于201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成为影坛的一匹黑马。网络平台依靠它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在广泛的受众基础上,只要作品有一个打动人心的点,就能够迅速的传播。
三、新形态的衍生
新媒体的传播为影视作品的内容带来了新的改变,很多创作者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创造了新的影视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作品的“微”倾向和内容的年轻化。
微电影就是这种新形态的代表,微电影因为有了篇幅的限制,使得观众的观看程度更高,不用去电影院就能观看一部微电影,这是由于新媒体的移动性,再加上观众选择微电影的情况一般是时间有限的情况,在休闲消遣的情况下,微电影就是观众的首选。
新媒体的受众是年轻的一代,想要抓住年轻观众的观看心理就要迎合年轻观众的心理,随时做好相应的改变。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电影行动汇集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的系列新媒体短片,电影的内容以“青春、奋斗”为主题,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部顶级专业制作的同主题系列短片电影。
所以,在新媒体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标志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性,对影视作品的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好好利用新媒体的这些特性,我们就能创造出更多优质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