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283
曾文韬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大师级别的文学学者被传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离不开这些大师。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冲击也应运而生,由于实际的就业问题,理科、商科类专业的前进速度已远超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本文探讨了汉语言文学方向的人才培养问题,希望可以为打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桎梏提供可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248-01

  一、前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在我国各大院校的教育历史非常悠久,多年的教育经验只能代表过去,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不与它相适便只会被它碾碎。我们发现汉语言文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已经出现和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立足社会发展及时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本文笔者将根据这一问题具体探讨并提出一些浅见。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窘境

  曾几何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有过辉煌时期,在1999年展开的高等院校扩招之前,该专业拥有强大的师资并被各界人士所追捧,毕业之后的学生也可以顺利进入新闻传播、机关事业等单位,待遇相当可观。但扩招之后,精英教育便逐渐变成了大众教育,当受教育的门槛变低,受过教育后的就业情况就被大家所关注,相较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理科、商科类专业创造社会财富的速度更快,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及时转变,与时代的变局相适应。

  再者,曾经强大的师资在新时代下显得陈旧而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并不为社会所需。我们都知道,培养人才最高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自我提升。这恰恰需要教师团队在具备高水平文化修养的同时了解新时代的知识结构,而这正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所欠缺的,知识结构极其过时,教育理念又落后。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实在难以培育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

  最后,专业本身与社会的适应度低,从大环境的视角看,在当下市场经济里,能否创造效益,能否获得收益成为专业优劣的重要指标,传统文科专业中的汉语言文学所创造的效益并不客观,因此渐渐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在市场经济中,自然科学时时被各界人士所需,这就让汉语言文学渐渐失去了发展的软环境,进而造成了比较严峻的生存危机。

  三、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观念性问题

  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先要翻新一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才能合理的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谋求新方向。首先,打破该专业的现有格局,应把此专业视为高校学科前进的重点,大学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就业技能,更要为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及文学素养。随着我国在国际世界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品格素养对提升国家软实力愈加重要。同时,专业本身不可固步自封,要紧密贴合市场。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深入了解市场所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与市场相契合。但需要注意的是,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适应市场进行调整只不过是在新时代下摒弃一些陈腐的观点,不可本末倒置。再者,培养人才要具备长久的眼光。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行业之间的壁垒愈来愈模糊,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这样看来,复合型人才已经逐渐代替单一型人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培育不同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养成专属本专业的独特风格。最后,学校应結合自身情况,突出属于自己院校的特点。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发展战略不应完全相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根据学校情况进行发展调试。由于985、211等重点高校科研水平高,经费充足,学校可以重点培育新时代研究性人才,而普通高校往往经费水平有限,所以应重点培育一些实干型人才,结合自身情况,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成功转型创造可能。

  (二)具体措施

  首先,要翻新旧有课程。目前来说,大多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都是互相照搬照抄,自主的探索极度缺失,高校应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实用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

  其次,要专业化该专业的师资建设。就当下而言,教师在学术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教学上的方法与能力都亟待提升。我国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能力。

  最后,为教师在课程和教授方法上的创新创造条件。调动起教学上的积极性并不简单,若能成功必可使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互惠互利,所以要充分重视教学课堂,优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勇敢创新,进而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面对着曾经辉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渐显颓势,只有及时认清、反思该专业的现状,落到实处,进而转换人才培养模式,才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时代的转型创造可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