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巧珍书记扎根社区21年,2013年3月1日,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党委书记许巧珍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关键词: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创作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100-01
许巧珍书记去世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用了10多分钟的篇幅专题报道“最美基层干部一许巧珍”。为什么一个社区书记的去世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自1946年起,许巧珍先后在上海荣丰纱厂、常州国棉二厂工作;1994年起,先后担任钟楼区东头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党组织书记。她在社区工作21年,心中装着社区居民,甘做群众的“老黄牛”,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企业工作时,她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常州市委宣传部决定以艺术形式来宣传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就创作广播剧许巧珍一事全权委托我公司执行制作。我公司感到既有压力,又有挑战性。可以说,接手广播剧许巧珍的制作等于重新踏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挑战性来自于对道德楷模的敬重,来自于自己对社会责任感。这个时代需要许巧珍的精神,让党员去学习许巧珍,让年轻人去了解许巧珍。我公司立刻全心投入到各项准备工作中去!
一、一次深入生活的寻找之旅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巧珍书记扎根社区21年,如何从21年的人生履历中寻找出“独特的”、“有意义的”事例。厚厚的一叠资料摆到了创作团队面前:新闻稿、演讲稿、故事集、以及一些视频。我们不想去千篇一律地再现一种“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我们要找到“与众不同”又符合“生活真实”的许巧珍书记。我们决定去社区中寻找,去她曾经合作的同事,关心的居民那寻找,去她家里寻找。
(一)五次联名信挽留最年长的社区书记
我们在新闻材料里找到了一个线索,就是许巧珍书记曾经五次被居民写联名信挽留。放眼全国基层社区干部,能够享受这样的荣誉的恐怕只有许书记了。许巧珍书记到社区工作的时候已经61岁了,1994年,社区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也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即便在这种趋势下,许巧珍书记也没有退休,而是被社区居民五次写联名信挽留,并且五次都被领导批准了。一次又一次要退休,却一直干到85岁去世,这在全国千万好干部典型中也算是独树一帜的了。为什么大家都要挽留许巧珍书记呢?她身上一定有一种超越常人的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我们的广播剧所要表现的。
(二)爱美的红衣奶奶
在社区采访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居民都说许书记很爱美,总是穿着一身红衣服,每天,她都要在社区里巡视2遍,上楼下楼,房前屋后,一点也不像80多岁的老太太。从居民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充满了激情的社区书记。她那醒目的一身“红衣”就是她性格的一个标签,就是她对待工作的一种象征。“红衣”是许巧珍书记区别于万千“典型人物”中的一個特征。穿红衣服的人热情、开朗、阳光。这应该就是许巧珍书记这个人物的性格定位了!
(三)那只陪伴她50年的小铝锅
许巧珍书记被称为“月光书记”,她在社区每个月的工资都花的精光,连她自己的退休工资也没逃过,都被她“花光”了。她究竟把这些钱花哪了?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到社区、去到她家里探望。在社区里,我们昕到了居民逢年过节许书记挨家挨户送年货的故事,我们听到了部队子弟兵、孤寡老人对于许书记的那份思念,我们更听到了社会企业家讲述的关于许书记上门“化缘”的故事。社区的活动经费很有限,这么多年,许书记把所有的工资、奖金都捐给了社区,她去世之后,东头村社区的何主任翻开了一本本账本,那些都是他们悄悄记下的许书记生前的“开销”。去到许书记家的时候,那种简陋的生活条件让我们看了心酸,一只用了50多年的小铝锅还在用。直到她去世,她的房间还没有卫生问,每天都要起早去公共厕所倒痰盂。她对居民的慷慨和对自己的吝啬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道德故事亭
在东头村社区里,有一个修葺一新的道德故事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许书记刚来东头村社区时为居民们修的一个健身、休闲、娱乐的小花园,据说每到夏天,紫藤花开,特别漂亮。也就是在这里,许书记通过居民的聊天,通过张家夸媳妇,李家夸婆婆形成了东头村居民活动的特色节目“道德故事会”,这也是后来享誉全国的“道德讲堂”的雏形。如今,道德讲堂经过常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考评体系中的一个测评项目,更是在全国上百个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许书记点燃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到整个中华大地。
在社区的采访中,座谈中,我们找到了很多素材:一支钢笔,周总理的一张相片,办公室的长椅,拥挤的办公桌……”还发现了很多后来被构架进剧中的人物原型:和蔼可亲的何主任、外地来常的大姐、社区的几位党员骨干婆婆……正是他们身上的故事,正是这些在深入生活中找到的元素,让我们在创作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的时候才有了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形象。
二、一张长椅对导演的启示
从2015年8月开始进入剧本创作,编剧和工作人员五次去北京和导演见面、沟通、打磨剧本。安徽广播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史辉老师也在关键的时候加入主创团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广播剧编剧,她的加盟极大地推动了剧本的修改进度。当剧本创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为了更加真实地“触摸到”许巧珍,塑造好这个角色,2016年1月7日,75岁的导演蔡淑文不顾腿疾的伤痛,从北京专程赶到常州,率领主创团队对许巧珍书记生前的同事、社区居民代表、家属进行了再次深入的座谈和采访。最后,主创团队决定到许巧珍书记的家里、社区以及办公地点实地参观下,尤其是她每天从家到社区的这段路,大概有2公里,期间要穿过一座桥,上下桥有50级楼梯。一个85岁的老年人,即便在病重的时候,每天都是这样行走在路上。在社区的办公室里,一张老式的木制长椅引起了导演蔡淑文的注意,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许书记病重期间,每次病痛发作的时候,她就躺在椅子上休息一会。75岁的蔡淑文导演坐在长椅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反复地抚摸着椅背,那一刻,她仿佛握到了许巧珍书记的手,在心中轻声地对她说“老姐姐,你受苦了”!
三、一批表演艺术家的全心投入,用心塑造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室内,中国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吕中、吴俊全、薛白、严燕生以及来自常州的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居亦琴和其它群众演员汇聚一起,开始了呈现《红衣奶奶一许巧珍》的过程。
每个演员都用心去塑造好角色。吕中老师经常在荧幕上饰演太后,当初导演蔡淑文定她演播许巧珍的时候,曾经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让一个演惯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的演员去演播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社区书记合适吗?但在录制现场,吕中老师的表演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为了体现许巧珍书记的和蔼可亲,吕中老师非常注意发声的方法以及情感的拿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都恰到好处,并且,她用了很多“乐呵呵的、聊家常式”的语气表达,把许巧珍书记在工作中、生活中的情感状态;把她的喜怒哀乐都层次分明地体现了出来,尤其是结尾的一段高潮戏,那种予浓墨于平淡,予厚重于轻盈的表现,让所有人都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中,久久不能自拔。
吴俊全老师是国内著名的配音演员,用声音塑造了众多角色。他演播许巧珍的丈夫殷正民,戏份不多,台词也少,堪称是本剧中最大的绿叶。但就是因为有了这片绿叶,衬托出了红衣奶奶的形象。一个慈祥、默默支持老伴的丈夫形象呼之欲出。家中生日一场戏,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把祥和欢乐的气氛营造的恰到好处;结尾高潮一段戏,他那沧桑的声线勾勒出了许巧珍书记平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那种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的恩爱在他的演绎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薛白演播李清,她把李清从懵懂、娇气的小丫头成长为社区工作人员的过程清晰地表现了出来。作为许巧珍书记的助手,在许巧珍书记手把手传帮带的过程中,她耳濡目染,最后受到了许巧珍书记精神的感召,决定留在社区,去完成许书记未竞的事业!
居亦琴老师的方言演播为该剧加入了浓厚的常州元素,尤其是她在剧中的锡剧唱段、独具特色的叫卖声为本剧增色不少。
四、后记
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顺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主频道播出。这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创作的广播剧,获得了第16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奖金奖!拿着沉甸甸的奖状,公司全体人员终于能长舒一口气,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以许书记的精神严以律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