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预设性室内设计,为老龄化社会做准备,满足未来老龄化人口的需求。方法:利用现有的老龄化人口运动规律及老龄化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依据,完成室内空间的改造和设计。结论:将老龄化作为未来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室内空间设计解决老龄化人口面临的问题。意义:深入研究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不仅能够正确面对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能够通过设计改变室内空间环境,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室内设计的需求。
关键词: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TU2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052-01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国必须且已经需要直面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口红利期也进入到了尾声。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靠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能靠人口数量的激增。根据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占据了人口比例的13.26%与本世纪初相比增加了近3%。而相对的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新生儿的出生比率也大幅减少。
据相关部门预计,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在老龄化人口中,失去社会功能的老人将占总比例的65%,而失去行为或自主生活功能的老人将占总比例的48%。人在经历过更年期之后,进入老龄化阶段。人体机能大幅下降,其中包括记忆力、视力、体力、恢复能力、抵抗力、免疫能力等等。且在一阶段也是发生意外、疾病等问题的高发时期。
二、老龄化人口居住模式及空间
在国内的老龄化人口的居住模式大体分为四种:独立居住型老人、混居型老人、迁移型老人、合居型老人。
独立居住型老人一般都是个性较为独立、年龄普遍较低、有伴侣陪伴、无孙辈需要看护的老人。独立居住的情况下,居住环境一般较为熟悉。且房屋多在老家,空间相对陈旧简陋,且使用设备老化相对严重。老人在生活中会逐渐感知到不适,且会给老人带来自己变老的感受。独立居住的老人也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分房休息、房屋老旧、格局不合理等室内空间问题。混居型老人一般都是年龄相对较大,身体机能受限的老人。此类老人多数需要子女照顾,自主的生存能力几乎丧失。生活环境相对较新,多为新房或10年以下的房屋。空间内家用设备电子化较强,老人使用性差且使用频率较低。老人使用空间集中,且相对范围较小。迁徙型老人是四类老龄化人群中最特殊的一类,适用于国内独生子政策形成的421家庭导致的特殊群体。此类老人多年龄相对年轻,为都市打拼子女照顾下一代。迁徙型老人在子女家中居住一段时间后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室内生活空间中需要适应不同的空间环境的转化,更要熟悉不同的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群居性老人是四类老人中年龄相对较大的一类,也是我们常说的养老院。再此空间中生活的老人年龄相对较大,子女或孙辈难以完成对老人的长期全天监护。且身体机能较差、完全丧失或半丧失工作能力,无法自我独立生活。此类空间多以独立房间设计为主,老人需要适应陌生环境和集体生活环境的压力。
三、打造属于老龄化人群的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
所谓预设性就是未来式的养老空间,是未来5-10年内预设到老人身体会发生的变化。改变老人的生活空间为其进行的准备性设计。在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中,老人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核心内容。
首先是老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朝向南向的房屋会带来更多的阳光。可以满足更多的日照、照明需求,也能够减少细菌滋生,改变老人抵抗力差带来的疾病问题。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开关灯等简单的动作都会带来巨大负担。将室内的开关高度调整为110cm,而插座等高度应上升到60cm左右。在室内空间中增加扶手、路线灯等设计,满足老人的生理需求。光线设计也是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中重点为老人着想的要点之一,老人的视觉退化最为明显,在满足灯光亮度的同时还要减少灯光对于眼部的刺激,保护视力。减少室内的光滑地面的面积,防止老人滑倒。避免或减少楼梯、跃层等室内高度差,防止其摔倒。老人的睡眠质量一般较差,睡眠时间也相对较短,应利用隔音板等材料增加其在有限时间内的睡眠质量。
其次是老人的脑力变化,老人在未来生活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上都会逐渐退化,应为其准备相对简单易学和经久耐用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減少其对于全新产品的学习过程,避免其应为产品的复杂性带来的负面情绪。
最后是老人的自尊心,老人情感的变化也是室内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老人对于自我认知和心态才是决定其未来身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扶手和指示灯、开关、电子产品等等所以用品的设计上都有注意“隐蔽”,不要让老龄人感觉自己“老了”。并且要在室内提供更多的运动空间,延缓老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情况。还要安装紧急信息传递设备,避免由于老人独自在家发生以为,子女或医疗机构未能及时获取信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