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足宜秀区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探索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注重发挥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平台作用,着力提升群众文化品牌品味。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场馆;移风易俗;部门联动;校地合作;节会节庆;名片效应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98-01
一、引言
宜秀区现辖2乡3镇1个街道,共23个村、37个社区,国土面积41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余万人。近年来,宜秀区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2馆(区文化馆、图书馆)、6(乡镇综合文化站)站、60室(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60个农家书屋,建成黄梅、虎山等6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建成9个市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和8个乡村舞台。区文化馆己与各乡镇(街道)文化站以及重点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2+6+N总分馆制,文化培训、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均实行扁平化的垂直管理。区图书馆与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23个村农家书屋、37个社区图书室联网,将图书录入总馆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镇镇有…村村有”的目标。村(社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群众文化氛围已植根于基层、植根于群众,群众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广大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开展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因此,做好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谈一些拙见,供大家参考。
二、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的群众文化服務体系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这个体系既是工作网络,又是制度机制;既是前沿阵地,又是幕后保障。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有利于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后期维护。要将(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纳入乡级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纳入各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乡、村两级的绩效考核。县级党委、政府要责成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主抓,分管同志和文化站站长具体开展工作;责成县级文化部门指导监督,从业务上进行把关。同时要建立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的工作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区、乡、村三级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群众文化调度会等,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加强阵地建设
我们所说的阵地就是村(社区)各文化场馆的基础设施、软件管理和人员保障。要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整合起来,统一纳入村(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丰富文化资源,充实场馆内涵,又能形成相对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因此,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文化场馆,推动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早建成早使用。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不仅要设有办公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图书室、书画创作室、体育活动室、多功能厅、小功能影院、城市生活E站、室外运动场等活动场所,还要配备投影仪、功放机、音响、点歌台、体育器材、音乐器材、图书、期刊等,另外还要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要注重发挥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平台作用
建好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就好比“唱戏搭台”;“舞台”己搭,关键看如何运用好这一舞台把群众文化这部戏唱好。
(一)要注重功能整合
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活跃群众生活为宗旨,以活动开展为载体,集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厅、舞蹈房、合唱教室、辅导培训教室、电子阅览室、独立学习室(声乐、书法、器乐、美术等)、宣传廊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均免费开放服务;要举办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美影展、文化游园、趣味娱乐等文化活动,举办舞蹈、书法、美术、声乐等免费辅导培训。
(二)要做好拓展服务
一是内外联动。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不仅要在场馆内部开展特色活动,还要将活动场地延伸至室外。如开展图书飘流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四进”活动;开展“送戏下村”、“送对联进社区”、“端午猜灯谜”等活动,放大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作用,密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赢得群众的良好口碑。
二是部门联动。从群众文化工作力量上看,仅凭文化部门,做不好也做不大,更做不出规模和档次;从工作内容上讲,要跳出文化看文化,要从更大的视野审视文化,吸纳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元素重新包装,重新设计。因此,我们在服务效能发挥上,要克服自身力量有限等不足,注重与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动开展工作,做好结合文章,力促文化品牌转型升级。
三是校地合作。针对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要借助高校院所的优势,与其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定期安排文化志愿者为村(社区)文艺爱好者开展舞蹈、音乐、书法等培训,吸引群众参与。
四、要着力提升群众文化品牌品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步伐明显加快,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品牌品味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群众文化服务质量,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要办好节会活动
要利用节庆节会活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做好文化旅游结合文章,开阔基层群众视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如,结合人们比较看重“一年三节”的风俗习惯,开展春节舞龙灯、端午龙舟赛、中秋猜灯谜等重大节日活动;以节会为媒,与企业共同搭台唱戏,围绕各地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如,“七彩五横”、“戏乡罗岭”、“大美杨桥”、“浪漫龙山”“龙舟白泽”“智慧大桥”等主题),分别举办梨花节、郁金香花展、美食节、采摘节、观鸟节等活动,放大品牌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要注重名片效应
就我区而言,黄梅戏、书法、历史名人是展示我区地域文化特色的三张名片,也是我们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不断维护和打造的特色品牌。为此,一是要推出大型文化活动,积极造势,形成氛围。比如说,举办黄梅戏票友大赛、邓石如故里书画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扩大当地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二是要开展文艺演出,加强文艺创作,展示宜秀发展成就,弘扬宜秀精神。近年来,我们创作的黄梅小戏《龙风争鸣》参加了市黄梅小戏展演,并获民营和社团组唯一优秀剧目奖;区歌《家在龙山风水》、《百鸟朝凤菜子湖》,广播剧《邓稼先》《我是鸟爷王三益》,微电影《十字兄弟》、《彩虹桥》等剧目均受群众好评。这些作品的问世无不凝聚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在基层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村(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我们贯彻十九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途径。我们要下大力气做好村(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移风易俗这些文章,让村(社区)群众文化在基层、在一线开出灿烂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