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从群众文化建设的听觉元素入手,阐述民合奏合奏与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联系,并通过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浅谈在民乐队编排中应用的方法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浅析其可供应用的形式、途径及方法,提出了现存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法,为今后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乐曲编排;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208-01
回眸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眺望建国百年时的民族复兴,习近平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大众群体既具有娱乐、传达功能,同时具有象征、符号功能。民乐器乐作为视觉、听觉传达的公共文化语言,将特定内容的需要恰当地组织在观众面前,从而决定着一件作品给观众的基本感受和影响。因此,民族器乐合奏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实现群众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中,凭借一些可被人直观感受的视觉与听觉的元素,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世界欣赏的眼光和接受文化熏陶的方式。
一、市民艺术培训对群文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
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艺术这门学科,可以使更多地域、年龄、性别、语言以及文化程度的群众,跨越彼此差异的障碍,消除文化带来的差异,凭借对音乐、舞蹈、美术的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顺利地进行信息传达、情感沟通、文化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而这其中就包含了音乐类的其中一种:民族器乐合奏。
二、民族器乐合奏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多数的群众来说,音乐是一门高雅艺术,而群众文化活动中更多的是“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如何将“接地气”与“高雅”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又怎样将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发挥更有效的积极作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净月分馆的民乐队为例,重点论述民族器乐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观众往往先凭着曲目的熟悉程度,决定要不要到现场,来倾听一场演出。如果曲目的编排上是枯燥的、乏味的和缺乏吸引力的,那么观众不仅不会受到吸引,甚至会影响他以后对此类活动的抗拒。相反,如果这第一印象对观众是有吸引力的,他会集中其全部吸引力去欣赏,而关乎群众文化建设的种种视觉信息则会在这个过程中源源不断地被观众接受。
1.改变曲目的编排风格,提升文化档次。当今的民族器乐的乐曲,有很多繁荣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现自己、交流切磋的平台,因此,在乐曲的编排过程中,乐曲的选择到乐句的处理,都有意提升和打造了民族器乐给群众带来的高层次的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多样化表现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强化视觉冲击,吸引观众兴趣。传统的器乐演出场地多半都是在音乐厅、剧场,现如今,更多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选择在社区、广场、综合类商场,更大程度上活跃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切实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之中,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3.变换演出形式,营造艺术氛围。为了更符合群众的视听感受,民族器乐合奏在群众文化中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从“阳春白雪”类的弘扬歌颂主题的管弦乐曲,到“下里巴人”的地方小调,再以歌手配乐的形式演奏耳熟能详的样板戏、流行歌曲,打破单一的视听感觉效果,让观众在一种特殊视觉体验下,欣赏美妙的音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結语
在当代的信息社会条件下,民族器乐合奏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涵义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艺术”,而是作为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全方位描述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文明与进步的表达,并对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财富乃至群众的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民族器乐合奏是一种通过一定载体将音乐的多种组合,最终形成一定视听元素来实现传达、信息传递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实现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文化价值的有效提升。因此,提高市民艺术的欣赏水平,提升视觉文化修养,是我们今后要努力探究的方向和重点把握的关键问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