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一种陶情的生活点缀。什么是音乐?音乐就是有规则的技巧性的组合性的呐喊,它是借助嗓音或器乐等表达方式传达出来的有节律的音响。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为生存而活着,为活着而奋斗,为奋斗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表面看,音乐与生活风马牛不相及,而究其理,实则为血肉相连,体戚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音乐;声音;新年音乐会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88-01
一、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正如一切艺术源于生活一样,小说、诗歌、电影、戏剧、绘画、雕塑等源于生活,音乐艺术亦同样源于生活只不过这种概念不是那么广泛与凿定。而在诸多文化艺术中,音乐是最抽象的一门视听艺术,它没有大幅的文字和图形叙述,更多的只是蝌蚪数码和点线的组合,外行人读不懂它,但能听懂它,这是因为生活的基础和大众化所致。之所以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概因如此。人类生活五花八门、丰富多彩,音乐也就随之而生,而作品也就变得众多、五光十色了。
二、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民乐专场新年音乐会
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体味到其中的一丝一毫,都会有事半功倍、不同凡响的收获,这里边,音乐的空灵和多变的意韵更是深不可测。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太久远,我们无缘再倾听到那“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天籁之音了。
在2016年岁末,我有幸参演了2016山东大学(威海)民乐专场新年音乐会。这似乎让我感觉到了那消失己久的、令人心醉的响动:那是人与自然的对话、那是时间行走的脚步、那是宁静致远的宽广、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我感到兴奋、高兴和感动。我们彻夜苦读,一生追求,所要企及的也就是这些啊,当我们面对高天大海、面对生死之时,所体会到的信息不就是这些吗?这或许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神形兼备”的完成。
2016年,当我怀揣着满腔热血来到山东大学(威海),一个来自小城市、没有任何音乐氛围的只能用手机聆听音乐的稚嫩学子来到这所211、985院校,有机会参演一场美妙动听的新年音乐会,这是多么的荣幸啊!我始终认为,任何艺术行为,当它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时候,无论多么的标新立异、多么的费尽心血,也毕竟属于“做”的阶段,人为的痕迹过重,是创作的低级阶段,只有达到了精神层画的创作才属于“流”的阶段,即自然的流露,我们常说的“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当属创作的高级阶段。就如同大自然的一些现象一样,或清风习习、或小雨渐沥,或电闪雷鸣、或翻江倒海,皆为自然之事,最易感动人、最易产生共鸣。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几十年的创作、钻研,苦苦追求的就是一个“悟”字,悟一种境界、悟一种精神,悟中华民族古老、深邃,汹涌澎湃的音乐文化大河的渊源和根本。当我置身于那充满中国式的抒情的音乐厅时,当我的琴声汇入那掌声雷动的激情时,我想说:赵季平先生“悟”到了,他获得了他想要的,而且走得很远。
音乐会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曲目是——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一芦沟晓月》(2002年),是根据同名电视剧的主题音乐改写、发展而来的一部作品,除名字之外,其音乐本质实现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电视剧是在讲故事,那么这部纯音乐的作品则给我们写意了一幅国人生活状态的风情画,听来让人倍感亲切和真实。虽然赵季平认为增加了一个副标题“芦沟晓月”,其目的在“以凸现京城的风格和韵律”,但我更题意把它理解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个区域内人们生活的写生,并具有很高的概括性。从音乐的跌宕起伏、板式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宅门中,普通、真实的生活一一其中有矛质,也有和谱;有市侩,也有高尚;有软弱,更有顶天立地的坚强……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群,才是我们国家的主体,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前进,完成着一个社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由此,我们可以说,音乐可以表现人一生的追求,同时也可以实践着更大的理想。在音乐中,全方位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忠实地履行为人民写作的精神,最终实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我以为,赵季平先生以自己对民族文化及音乐的感悟和独立阐释,并得以传承和创新,且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实在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幸事,亦是世界音乐发展的幸事。
三、结语
时间流逝,音乐会早已结束,可那动听的旋律仍深入脑海。它让我们学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演出技巧。例如适应环境,灯光及音响的适应,神态上看要放松,表情要豁达自如,思想也要高度的集中。我们都积极的参加了这场音乐会,在曲目排练过程中感受着一种尽职尽责做好在态度和各声部之间配合默契无间的精神,演出过程中又感受着那么多的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整个音乐会的准备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彩排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精神振奋,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欢心鼓舞,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难以忘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