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人天合一”的误读与展望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8484
申子辰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一、古老的艺术揭示了生命的实相

古老艺术无疑是解救当前地球物质文明危机的钥匙。通过回溯东西方文明合一中的文物以及古老经典,重读文物和文明的整分合关系,对比古今艺术的存在形式和升级关系,以及探索古艺术对新文明建构的启示作用,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退变与蜕变的共存,艺术也由公用觉醒转为私欲肆行。反之,祖先的艺术秉承着人天合一的传统,总在不断提示后人如何连通天地打开智慧,即通过艺术的辅助作用,完成人类和自然身心灵的合一,古人把以德化民、化物质为光体、化腐朽为神奇、追求智慧贯穿在生命和生活的始终。古老的预言和古老的艺术无不是对后世的一再警醒。古代无数的祭司、预言家、哲学家和数学家都熟知神圣几何学,他们用卐字符等神圣图形以及古老经典从不同角度为后人揭示出宇宙大道和生命的实相,并给出了人类社会未来文明的进化轨迹,即人类如何超越自身局限,从二元对立的狭隘的世界观回归宇宙大同的本源。这就是中国人天合一世界观在东西方古老艺术中的体现,也符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人天合一”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包括美术界,对“天人合一”的关注存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的误区。本文只立不破,只谈现象不针对个人。二零一八年七八月,天狼星和狮子座的星门相继开启,迎来一个共享的时代。本人抛砖引玉,以文会友,学修心得岂敢私藏!这是一个崇尚真理、了知真相、自由讨论的时代,本文只传递信息,愿求同存异,同频共振!

  首先,割裂的学科设置强化了左右半脑的不对称性,如美术史学科不教授天文,也不讲人体科学的常识,脱离整体的对天人合一的局部研究没有实际意义。航天技术、人体科学、超心理学、麦田圈的兴起,美苏UFO 解密文件的公开,揭开了星际文明和地外生命的面纱,而国内的美术史研究始终对岩画、壁画、地画中的特殊形象熟视无睹。其次,把研究和生活割裂,永远无法洞悉天人合一的真谛。再次,贯穿在学术界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只能着眼于显物质和显能量,却把研究的结果拿来衡量整个宇宙。达尔文临终前否定的进化论被无限扩大和运用到各个领域。世人总以为现代人是人类进化的顶点,就以成年人的感官为依据制定出一套范式,却忽略了感官随时代、年龄和个体不同而有的巨大差异。

  人天割裂的生活方式和割裂的研究方法,把东西方共有的古老智慧仅视做东方瑰宝,甚至仅看做中国特色,把“她”神秘化、哲学化、审美化,脱离生命科学,也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文字传承着民族的命脉,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崇洋陋习,宣扬汉字落后论,新中国的文字改革阻断了繁体字传递先人讯息的途径。用简化字和拼音武装起来的时代骄子在繁体字和文言文前无所适从,又如何去传承先人的命脉?很多经典预言了末法时代的乱象,人心堕落、左脑科技及物质文明畸形发展,以破坏自然和牺牲生命为代价。行星逆行、冰川融化、物种灭绝,如果我们无视万法唯心造的真理,总以现代文明自居,傲视古人和古代传统,总在寻找天灾人祸的外因,那就永远摸不到天人合一的门径。

  内省、尚道、践行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降格为心外求法的繁琐考据。古之圣人多述而不作,今之众人著述等身。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岐伯曾告诫黄帝,乱视伤神,神劳则魂魄散。古人重视胎教,要求孕妇看美好的,听美好的。何谓美好?合道、与宇宙同频,才有利身心,才可视可听。

  今天,缺乏践行的我们始终在词典里纠缠天人合一的本意,天道不在文字又假立文字,凡与道不合的相,视之伤神。

  现代教育强调物质性、失去整体、盲目西学、分科过细、纸上谈兵、舍本逐末,于国于民贻害无穷!救世之道唯有心脑合一、唯有人天合一!

三、为什么提出人天合一

追究天人合一词语的出处没有实际意义。有学者考据说,“天人合一”这个词组来自北宋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可以追溯到老庄、周易、孔孟、董仲舒。其实,老子帛书《德道经》只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先秦时代并没有“天人合一”的提法。天在上,人在下,是人的小宇宙去顺应天,而不是让天屈尊与人合一。感谢广州的自然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给我的提示。

  天人合一是后人对人天合一的误读。不管是人天合一还是天人合一,最终都要天、地、人三者合一,而非两者合一。自古以来,人天合一是性命双修的最高境界,仰推至黄帝之前的上古真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对天师岐伯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炁,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黄帝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 世纪,距今约4400 年。宇宙浩瀚,华夏文明岂止五千年?现代考古学以物质形态的人骨和实物为发掘依据,怎能探测到光体生命的存在?高纬度的宇宙空间充满了光体生命。

  黄帝显然是人天合一的得道者。《史记》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万国和……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最后御龙而去。“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自古以来,人天合一就是对生命的科学实践。岐伯、黄帝、老子等无不是人天合一的得道者,大智慧,寿无疆,和光同尘。昔日,大智者能纵观古今,学通天地,心包太虚,引领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分离,信仰和生活割裂,宗教成为教条不能直指心灵。左右脑分化加剧,以及对人体科学的污名化,得道者被鄙视为“巫”。左脑科技否定右脑的灵视,亚特兰蒂斯就此走向毁灭。人类历史上无数的先知被视为异己而遭到迫害。施洗者约翰被杀、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中世纪的女巫迫害、人体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心酸沉浮等等。在这个昏暗的大背景下,本用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天合一的性命双修之道,退守为隐士秘传的修身之术。

  脱离了生命实践的对人天合一的研究,只能是油尽灯枯,飞蛾扑火。人天合一本是指导人类身心灵进化的实践的科学,而非文字游戏。没有亲证的研究者往往对人天合一的境界,如寿无疆等,看做笑谈和不实之词。呜呼悲哉!

  另一方面,人天合一降格为术,瑜伽、导引、气功等被看做小术和迷信,从上世纪就遭到指责。上世纪1979 年各地兴起“特异功能热”,远见卓识的科学家钱学森力挽狂澜,“以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1980 年6 月,钱学森支持《自然杂志》,1983 年钱学森首创“人体科学”的概念,钱学森认为“人体科学”研究要重视临床医学、西医、中西医结合、民间医学、心理治疗、气功、特异功能等七个方面。地球物理学家王行回忆说,钱老不主张单纯的学术研究,要求研究者先提升自己这个小宇宙。所以,在钱老团队工作过的人都注重自己身心灵的成长。

四、结语

两极分化的现实,一方面,人天合一成为纸上谈兵的书斋里的玄学,离开了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人天合一降格为健身的小术。种种现象无法解释,无法在政府和公众中达成共识。在公天下的时代,中国有圣王政治的传统,有禅让制的美德,王因为圣才被拥戴为王,圣者必然是人天合一的得道者。今日政界和科学界各行其事。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需要合二为一。末法时代,如何达到人天合一是时代的主题。今日之艺术也急需在人天合一的旗帜下重新归位,成为人类身心灵成长的阶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