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北海536000)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开展幼儿陶艺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陶艺教育正逐渐在幼儿教育中普及。学习陶瓷艺术必须从幼儿开始,但幼儿因其年龄,心理不够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也没有成年人的耐心和毅力,所以必须针对他们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法。首先,陶艺对于孩子来说是新奇又陌生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陶艺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先讲一些关于陶艺的基础知识,或者古人学习陶艺的一些趣事和名人事迹。在讲授陶艺知识的同时,还可对知识进行现场演绎,让孩子更切实地了解并喜欢;其次,陶艺的制作与一些历史故事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都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最后,陶艺制作并非易事,孩子在学习和亲身体验制作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整体动手动脑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陶艺基础知识的讲解
陶艺对于很多不了解的人们来说,它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锅碗瓢盆,对于幼儿来说更不会明白它的精髓了。所以进行陶艺教学时,要先进行陶艺历史知识的科普,让孩子充分了解到陶艺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再进行陶艺教学。其实陶艺的教育意义及其深远,背后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陶艺的发展从一开始花纹样式的不同,由原始陶器发展为黄河流域花纹种类繁多彩陶;从陶瓷烧制技术的改进,由基本的泥土烧制的土陶发展为表面经过打磨处理光滑匀称的黑陶、白陶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随着陶瓷技术的不断改进,陶瓷也逐渐发展为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还更加注重美的表现。陶瓷艺术作为世界的一朵奇葩,是属于世界性的语言。中国是一个陶瓷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 年至2500 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孩子经过陶瓷艺术教育的熏陶之后,会被陶瓷艺术所惊叹折服,会对整个中华文化都充满崇敬之情。陶瓷艺术的发展其实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孩子在学习陶艺的同时也在学习中华文化。陶瓷的上釉方法有很多,有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和喷釉法,这些上釉方法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陶瓷的种类繁多,有青花瓷、釉里红,它们呈现的不同颜色可以体现很多地理和化学知识。孩子经过陶瓷,可以看到文明的演进、历史的更迭仿佛出现在眼前。二、陶艺对孩子的教育意义
经过陶艺基础知识的讲解,孩子对陶艺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关于陶瓷,还有一些有趣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比如:“传说,古代时在龙泉曾经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结果导致了弟弟的嫉妒。为了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最后,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的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地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于天下。”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孩子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这个陶瓷小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孩子对陶瓷地兴趣,也可以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让孩子爱上陶艺,对陶艺产生浓厚兴趣。陶艺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陶瓷这种艺术充满了纯天然的气息和生命力。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对陶艺有着先天的熟悉优势。孩子学习陶艺,有利于他们释放自我,解放孩子的天性。制作陶艺并非易事,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需双手不断揉捏、拍打、重塑。这个过程十分考验孩子的耐心,也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想把陶艺做好,就必须让自己专注下来,同时陶艺也十分注重团队的合作、配合与分工,只有经过诸多道程序才能呈现一件完整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做事的专注力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幼儿陶艺在素质教育的领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幼儿学校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陶艺教育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幼儿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作为新一代祖国的发展力量,我们有责任让这门艺术在孩子手中继承并发扬光大。只有让孩子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才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