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0102)
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自律使得现代艺术成为反艺术,进而实现对资产阶级平庸趣味的审美救赎。但比格尔所提倡的批判性反思强调艺术的另类角色,因此深入分析,升华艺术世界。
一、比格尔的艺术体制
比格尔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其所提出的“艺术体制”为欧洲文学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他所描述的文学艺术发展将艺术体制构建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意识层面,为主观观念。另一个是物质层面,关系到艺术生产与创造的物质材料。一面是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另一面却是艺术体制化的进一步加深。当艺术摆脱了外在的东西时,其内部将存在众多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激发了艺术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历史上先锋派的运动刺激了自我批判行为,让艺术通过这种拒绝因素,证明社会非理性的荒谬性①。二、艺术自律与比格尔的批判性反思
1.艺术自律。美学中,自律可以被称为审美经验或艺术,这两种含义都摆脱了其他人类事务而属于它们的生命。哈金斯以美学的角度来定义艺术自律,更加强调艺术本身的合法性。其认为,艺术自律通常被追溯到“审美非功利性”的命题上,强调艺术品的非公立审美意识。艺术自律观念在19 世纪盛行于青年画家圈中,康德提出了“无目的的目的”概念,肯定了艺术的非功利性,这也为后后来的艺术自律观念提供了发展方向。康德在后来的艺术发展道路中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对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斯立克发挥了康德美学的理论的内涵,倡导对艺术形式因素进行分析。在对美学自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艺术自律概念的提出在18 世纪,两位著名哲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艺术学者的观点各不相同,但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美的艺术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价值与原则。在比格尔看来,康德等人的观念将人们对艺术的想法引入新的方向,促使人们不将艺术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艺术才能够完成其的任务,即增强人性。比格尔认为,艺术的自主性在18 世纪后期出现,并获得了自我确定的合法性,这样自律性艺术也就形成了。艺术自律将艺术从世纪的社会中脱离出来,艺术作品完全独立于社会思想。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自律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将真理与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2.获得自律。现代艺术之所以能够自律,很大程度上在于艺术家摆脱了客观世界对艺术的束缚条件,成为有自主性的自由者。传统艺术家与外在社会存在联系,往往为家族服务或宫廷服务,缺乏自主性。而现代艺术家能够走出传统的束缚,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成为艺术获得自律的首要前提。而此时艺术家对庇护人的依赖也被切断,转而出现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结构性依赖。多德曾强调:在传统社会中艺术与宗教体系以及私人赞助存在密切的联系,尽管艺术需要赞助,但本身不会被作为商品,不会在市场上进行买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关系逐渐被打破,艺术家越来越依赖交易中的独立买卖,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过渡。在表面来看是艺术的革命,但也离不开批判②。
比格尔从艺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现代艺术与社会性质不断发展存在关联,艺术自主性随着资产阶级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比格尔认为,艺术若是摆脱了所有的外在东西,其本身将出现问题。当体制与内容相吻合时,社会无效性的立场将激起艺术自我批判。历史上的先锋运动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自我批判。实际上,比格尔的深层含义无非是想强调,现代艺术的批判性通过自身被体制化逐渐变得微薄,通过自律性拒绝逐渐进入社会,并以此保存了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能力。现代艺术需要这种批判能力,证明非理性有着自身的荒谬性。现代社会虽然无用于社会,但却是在资产阶级效用原则基础上控诉社会。
比格尔所强调的批判性,认为艺术自主化是矛盾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体现出艺术的潜能所在,还将体现出艺术批判性能力的丧失,批判性思维最终将消失在艺术体制化中。在后期现代主义中,先锋派力图否定艺术自主性,主张艺术与生活相融合,希望这种融合能够对艺术形成批判。在比格尔的论述中,艺术在强调自律性的同时,也在对社会进行的着批判与思考,如果将比格尔的观念看做后期现代主义,则早期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原始批判能和反思功能甚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通过资产阶级获得自律,是对艺术自身的思考与争论。西方审美艺术一直承担着救赎的作用,审美的论证与表征是现代性的基本规范。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性艺术构建了一个反思与批判同在的思想谱系。促使艺术既具有自律性,还具备批判性反思的作用。注释:
①杨磊.艺术自律抑或艺术责任——读《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J].中国图书评论,2018(06):112-114.
②裴萱.从“波西米亚”到“空间分形”:空间视域中的艺术自律及美学流变[J].天府新论,2017(04):44-5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