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紫砂与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095
周惠惠

  (江苏 宜兴214221)

  紫砂品有较强的透气性能,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壶、杯、瓶从万历到明末,紫砂茶具发展迅速,名家辈出,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

  紫砂的传统工艺在我国陶瓷制品中手法独特,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很好的见证。拍身筒、泥片相接法等看似原始的成型方式,但给紫砂器的创作加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紫砂文化价值的体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工艺技能价值。

  优质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据专家介绍,紫砂茶具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创造出不同造型的紫砂壶,要能够体现出紫砂壶的线形完美还要具备别具不凡的功能之美,从而充分的塑造出宜兴紫砂文化的经典。紫砂泥是我们宜兴当地特有的一种细润的泥土,制作出来的紫砂陶一般经过三个过程会成型;精选、精炼、精制,然后再放进窑中烧制而成。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翻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现在是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紫泥矿料中最典型的结构可以从半壶底皂青泥料看出,泥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有质感。

  紫砂陶自北宋起源,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紫砂壶的兴起与中华民族的饮茶风气紧密相连,交相促进,传为千古佳话。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据说从神农氏便开始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饮茶的这个功能就决定了紫砂壶原始形态和造型的取向,这也就是体现紫砂的实用价值。

  说到茶,中国的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祖国地大物博,全国上下名茶数不胜数:西湖龙井、君山银针、云南普洱、武夷岩茶、黄山云雾、祁门红茶、太湖碧螺春等,可是要说到泡茶的器具也有一些,比如玻璃茶具、陶瓷瓷器、紫砂茶具等,其中要数宜兴紫砂壶和茶的结合历史文化比较深远了。随着紫砂的不断发展,紫砂工作者的不断创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喝茶变成了一种文化,紫砂和饮茶文化的结合,加上传统茶文化中的一些儿文化意蕴和审美积淀自然就转化到了紫砂中。

  紫砂的审美价值,应该是紫砂的一个附属价值,这和文人参与制陶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的紫砂制陶工匠们在制作紫砂壶上只是单纯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喝茶需要,随着明清两代的文人学者对紫砂的喜爱,紫砂也得到了他们的推崇和发展提高。所以紫砂陶的工艺美术价值必需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表达,全方位的来表现才能真正体现其存在价值。

  紫砂茗壶经历代艺人的创造和文士的推崇,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工艺特殊、装饰多变、风格高雅、技艺精湛,集工艺和实用于一体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一枝奇葩。当今的紫砂茗壶,造型千姿百态,品种丰富多彩,真可谓一个洋洋大观的壶艺世界。写实为了让形象更加逼真,通过艺术手法从而处理出来,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有浓郁的回味,或给人以对称,均衡的份量和安定的感觉,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

  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作者风格和气质的体现。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其作品的成功的、成熟的,首先是由于紫砂壶手工制作者坚持手工成型方式,不断与陶瓷材料进行最原始的交流,并深入理解和充分挖掘紫砂陶土的独特属性,通过一代一代师徒传承的方式积累下来,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体系。

  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历史悠久的紫砂传统工艺,是贯穿古今的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它是通过手工艺体现的精神文化,对于研究传统工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