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宜兴214221)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抒发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紫砂作为我国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紫玉金砂”的美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在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中,深邃丰富的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砂壶的内涵包括神、气、力三个要素。砂壶的神意,通过象形的实体抒发,表达着一种悠悠的内在生命气息。
紫砂在文化领域里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宜兴县志》记载说: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 年--公元1521 年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 湖洑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遗址)。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 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20 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把茶道、花道、文学、书法、绘画、金石、工艺及科技结合在一起,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器,提高到美学界,成为内涵深蕴的艺术作品。紫砂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素体素身,其装饰也应体现素面本色。如书画装饰以重在形式,线条表现,既不失砂器的本来面目,也能很好地表现书画金石艺术,达到艺术相通之和谐。
砂壶的神意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体赋予作者的情感,借以表达出来。我认为一件紫砂艺术品工艺质量和艺术价值好坏,取决于作者艺术修养的高低,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制作实践经验的丰富成份。中国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沿袭千载。虽然笔者上文中提出“紫砂之美,不论新旧”的观点,还是必须从“它的老、它的旧”说起,然而这里的“老、旧”非再是一壶之“老旧”,而是紫砂艺术之千秋悠久、紫砂文化之百年流长。
但是如果要论紫砂艺术之美的话,皆由古时的陶器发展而成,当属于陶器茶具发展后的衍生种类。时至今天,通过数百年的传承沉积紫砂艺术已经日臻完美。谈论紫砂艺术之美,其真正的“黯淡之光”,便是它那千古的文化历史流传,其深沉大度之气,令人顿然倾倒折服。当代的发展态势表明,一切文化都相互影响,更何况我们现在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要更好的发展,仅和自己的历史、文化对话,显然是不够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对紫砂陶艺重视和发展现代的人文特征。紫砂陶更是从传统中演变而来,历经几百年风霜雪雨从陶苑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并深受历代文人雅士们所钟爱。随着文人学者们的不断参与,使紫砂陶成为我国特有的陶瓷艺术文化而垂青于世。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汤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绝非偶然。所以,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特别喜爱用紫砂壶。
真正要使紫砂在传统中国书画基础上开创新的面貌,必须保持紫砂原有的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在创新上应该充分抓住“刀味”和“泥色”,任何艺术都必须有时代的面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每一个传统工艺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好几代人的努力,好几百年的演变,在此领域里,祖祖辈辈艺人都要在沿袭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再传授后人发扬光大。大多名艺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尤其在书画方面往往具有较深的功底。只有拥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开拓思路,在创作时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融进自身的思想感悟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进而提升作品的文化艺术档次。
评论一把壶是不是艺术品,先要看作品的创作理念及视觉效果,看作品是否能将某些情节、情景或某事某物通过艺术创作变成一种雅俗共赏的作品,“自然流露”是由内而外的,内是源,外是流。不论是源,还是流,它来源于作者的艺术水平,能不能把“学问文章之气”化入作品,并由作品“自然流露”出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