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口号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121
赵 早

  (驻马店市博物馆,河南 驻马店46310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记载历史的载体不仅仅只有纸张,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许多日用陶器上都有历代统治阶级提出的政治主张或施政口号。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借助陶瓷这种人人喜欢,个个离不开的载体,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便于普遍推行。口号陶瓷主要是以在陶瓷表面绘画,或写有纪念性的文字和政治口号为主,由于其具有历史意义,受到广大收藏家的青睐。

一、口号陶瓷的概念

口号陶瓷是将政治主张、施政纲领、宣传用语、锦言名句等通过陶瓷工匠的劳动刻印在瓷土上,烧铸成永恒的一种陶瓷,它涉及政治、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为研究者研究历史和陶瓷工艺提供宝贵的资料。

二、口号陶瓷的特点

1.内容上政治色彩浓厚。可以说口号陶瓷的每一件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都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时代背景。比如纪念辛亥革命的瓷器,大都有五色旗、十八星旗和“光复大汉”的口号;民国时期,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和掠夺,其陶瓷就有“提倡国货,挽回权利”、“坚持抗日,坚持抵制”等文字。解放后,政治运动频繁,口号不断翻新,口号陶瓷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泛。如解放初期的“实行土改”、“抗美援朝”、“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三面红旗万岁”等。“文革”期间,口号陶瓷的制作和流行达到高潮,以“三忠于”为代表的口号或语录随处可见。

  2.工艺上时代特征明显。大多数口号陶瓷做工精细,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是当时陶瓷生产能力的具体体现。比如民国时期的口号陶瓷,就采用了五彩、粉彩、新彩、浅绛彩和釉里红等工艺。解放初期,由于形势变化快,工匠们来不及设计新款,一些地方窑厂就将民国以前用的古代人物的造型与新中国的政治口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古今结合的独有的口号陶瓷。20世纪50 年代中后期到“文革”时期,口号陶瓷从设计、装饰、做工到烧造技术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3.品种丰富,以日用陶瓷为主。口号陶瓷的目的是为了推行统治阶级的施政主张或者是政治口号的,所以它们大多以日用陶瓷为主,主要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罐、碗、盘、杯等。因为这些日用陶瓷需求量大,使用频率高,故而宣传、普及效果好。

三、口号陶瓷的产生和发展

1.口号陶瓷萌芽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两代的一些坛子中,就有“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一举成名”、“五子登科”、“早生贵子”、“江山与共”、“寿同日月”、“诗书最贵”和“孝友为先”等文字,虽然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口号,但也的确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或科举制度的产物,这些形式和内容为以后口号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口号陶瓷发端于民国时期。1911 年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清朝皇权的统治,而且开启了近现代口号陶瓷的先河。当时产生了大量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的口号陶瓷,如“光复大汉”等。随后,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等又大量出现在陶瓷上。西方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使陶瓷上出现了“提倡国货”、“坚持抵制”等口号。

  3.口号陶瓷成熟于解放初期。当时政治运动频繁,口号不断翻新,口号陶瓷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泛。建国初期到1956 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口号陶瓷的内容主要是“实行土改”、“抗美援朝”、“公司合营”、“向社会主义迈进”等。1958 年到1965 年,陶瓷上的口号主要是“三面红旗万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

  4.口号陶瓷巅峰于“文革”时期。“文革”时期是口号陶瓷发展的顶峰时期,几乎所有的陶瓷制品上都有口号出现。“文革”结束后,口号陶瓷逐渐淡出市场,但在一些重大活动中,陶瓷生产厂家和主办单位也小批量制作一些口号陶瓷,如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庆祝建国50 周年等。

  口号陶瓷记录着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件件具有纪念意义和资料价值的陶瓷艺术品,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种载体。口号陶瓷在内容创作上体现着政治和艺术的统一,体现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为现实服务的政治色彩。任何一件口号陶瓷,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文字图案上都印刻着当时的政治口号:“实现农业集体化”、“劳动果实人人爱”、“共同建设新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互助合作”、“物资交流”、“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等等等等。每一件口号陶瓷都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收集和研究口号陶瓷其是也就是在研究历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