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从2017年起,湖南音乐类联考有了大改革。其中的视唱考试改变了延续了几十年唱新谱的模式,变为提前一个月在官方网站公布200条考试曲目,考试时从这200条视唱曲目中现场抽取简谱和五线谱各一条的形式。此项改革不仅减少了考试内容,原来的一开一降线谱视唱,从此不再出现在考试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由原来的新谱视唱改革成了提前一个月给学生准备。
回顾延续十多年的湖南联考音乐类视唱考试,一直都是新谱视唱,学生没有任何准备时间的。非常考量考生的基本功,如线谱的认谱能力,各基本节奏,甚至是带休止连线较复杂的节奏型的认知程度;节拍的稳定感;一升一降以内各调性的掌握程度,还有音高的构唱能力;音乐的理解和表现等等。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对于一个还未进入高校进行专业交流训练的考生在从未准备的情况下要表现得比较完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关改革的是视唱考试也是一种表演类的考试形式,每位考生都是单打独斗,考出好成绩不仅要求考生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做保障,否则即便有万般武艺也无法施展出来。笔者认为这种考试模式有以下几个弊端。
1.对于有较强专业技术功底,而未经过理论系统课程培训的艺考生来说比较吃亏。湖南每年上万人的音乐类艺考生其中有一波这样的群体:有着较高的专业演唱或演奏能力,相当一部分是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的考生,有着相当扎实的童子功底。一直以来他们比较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在考前并没有进入市场上各类考前专门针对湖南联考理论小三门(练耳、视唱、乐理)应试题型强化培训班,进行突击式的学习训练。显然他们和那些强化突击班“量身打造”出来的理论应试型考生在考试适应度上是有相当差距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考生技不如人,音乐素养低下。只能说明他们还没成为经培训班统一打造成的考试机器。
2.对于心理素质不够好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压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考生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试就全盘崩溃。甚而言之,老套的视唱考试模式决定成败的是“心理”,而不是“技能”。
3.无法拉开考生差距,对于由于以上两种原因造成考生无法在一次考试中真实的展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最后导致视唱得分和异常确实音乐素养能力较差的考生相差无几而错失录取机会实在可惜。
4.为了能考出好成绩,考生可能会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高难度的技术训练上,无法深切感受、细致品味旋律的发展所带来的音乐美和情感享受,这似乎不是我们对音乐专业生考核和选拔的本意。
显而易见,原有通过一考定终身的联考成绩对优秀音乐人才的选拔模式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于是乎2017年湖南联考音乐类视唱200条就这样孕育而生了,并提前一个月给考生做准备。
改革后的新的视唱考试模式,有几个方面新的课程学习和考前准备的导向:
1.识谱、认音、基本节奏型的准确认知,这些基本层面的知识是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这些不能成为评判高低的考生专业能力高低的唯一评判依据。其道理就如同不识字的人有参加高考的必要性吗?是一样的。
2.视唱曲目提前一个月发放,在考生在熟悉旋律线条的情况下,音乐素养高的同学有更强的能力去表现曲目的音乐性,如乐曲结构感、强弱力度、速度的变化,更好的去展示自己对旋律的理解和情感的表现。考前准备在强调视唱练耳课程延续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音乐感受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对视唱“质”的要求,从原来考生比较重视的音准、节奏、调式三个方面,全面上升到对考生音色、乐句结构感、力度、速度感、风格、理解、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更为广泛的角度进行考核和选拔。是对考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全面评判。
3.改革后的视唱考试最大程度上减低了考生因为紧张发挥失常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让学生能较稳定的发挥出自己应有专业技能水平。
4.同时改革后的视唱练耳考试模式和难度,也在逐渐引导考生在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歌唱”、“情感”、“表达”这些关乎于音乐本质的层面。音乐是美好艺术,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忽视了美感成份和基本逻辑,将难于达到高素质音乐人才的目的。
高考处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位置,高考命题是课程学习导向的重要风向标。其考试形式、范围、内容的设置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还要有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艺考评价体系不仅要合理考虑、满足考生的需求,同时还要肩负起满足教育导向、社会发展需求的功能。改革后的艺术联考评价体系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