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1)
一、前言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①,这种五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也从各个方面强调了大学育人的必要性。艺术类院校学生有自身的特殊性,多数学生自小就学习艺术特长,十几年的学习,让他们在专业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专业学习上培养了较强的意志力和理想信念,比较感性单纯敏感,但也造成了他们的文化视野相对比较狭隘,处事不够理性,是非判断力相对缺乏。有的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缺乏自我约束,比较浮躁,处于一种被动受教育的状态,如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这需要把育人理念放在教育的全过程,社会、家庭、学校都要担负起这一系统的工程。
二、新时期全员育人的内涵
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②。全程育人是一个时间的维度,主要指终身教育,从教育一开始就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育人理念的灌输,体现的是时时育人。从全员育人的概念上看,首先育人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是思想启迪,人格和道德修养,正确的三观引导等,从范围上看,全员指的是与受教育者相关的人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学校、社会、家庭、朋友、个人。狭义的全员指的是高校内部的全员性,主要指高校内部的育人主体,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全员参与,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处、教务处、宣传处、组织部等行政机构,后勤服务保障人员。这其中就蕴含着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行政机构的管理育人,后勤保障的服务育人,校内建设的环境育人。
从工作机制上看,学校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一主要核心,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发挥育人职能,在一种机制下相互合作,统筹协调,交叉互补,共建育人的网络。
三、当前艺术类院校全员育人现状分析
(一)当前艺术类院校全员育人优势与经验总结
全员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明确。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育人方式从三全育人,到四全育人,再到五全甚至全全育人,说明国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明确了高校各个岗位职责都有育人的意识和理念。全员育人的模式已经开始探索。全员育人理念的提出,一方面调动了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营造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以往思政教育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偏理论化,说教式的低级模式,转变为重互动,多实践,疏导式的2.0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政也成为重要课题,占据网络的重要阵地,很多高校都利用校园公众号、班级微信群探讨学生热议话题,宣传名人名家的事迹,回应社会负面消息,传播正能量,通过各个渠道进行学生三观的引导。
(二)当前艺术类院校全员育人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两课在育人主体的作用上还存在不足。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简称两课)在育人主体上的作用,目前艺术类高校教授这两门课都是相关思政类的专业教师,他们着重于知识讲授,理论层面的讲解,但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健康的人格方面关注度并不高,导致学生就只是把这两个课当成公共课程来学习,并没有完全入脑入心。艺术类高校部分专业教师重教学轻德育。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培养有其特殊性,尤其音乐类高校,很多的专业都是一对一小课制,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犹如师傅和徒弟,往往专业老师的一句话胜过辅导员老师的一番话。大学期间正是这些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要达到全员育人,要紧紧抓住专业教师这支队伍,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育人理念。而往往由于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职称评定等原因,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很重视,然而却忽视了除了知识技能以外的思想道德的引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一位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一个好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四、艺术类院校全员育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育人的载体缺乏创新
艺术类大学生感性认识很敏感丰富,缺乏一定的理性思维,尤其现在00后的千禧宝宝,从小家庭环境都不错,独生子女受到万千宠爱,对于社会的复杂判断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之风的影响,例如现在的明星的天价片酬,一成为明星就名利双收,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很多年轻的艺术学子渴望一夜成名,眼高手低,并不是踏踏实实学好专业,想走捷径,出名。但娱乐圈演艺圈并不是表面看似那样的风光,很多艺人也是经受很大的精神心理双重压力,而这些需要学校的老师们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说教,而是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的互动,创设多种教育情景,营造不同的教学场合,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目的。(二)育人的协同缺乏实践
目前的高校行政化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有效性,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大家互不干涉。但是在全员育人的框架之下,也会出现一定的弊端,目前育人的主要承担就落在思政教师和各系部的书记、一线辅导员、学生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身上,显然这与全员育人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学校的专业教师,服务人员,机关管理人员都应该包含到育人的框架之下,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做人的工作与己无关。虽然有些学校从党委层面出台了制度、规定,但是有效的实践并不多,没有让相关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导致还是各干各的。学生出问题找辅导员这个观念在高校已经很有历史,一时也不能马上改变,这也就导致育人工作的一元化。(三)育人的平台不够多元
在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学工部门,团委,系部,而后勤,宿管,琴房,保卫,宣传等部门开展的比较少。全员育人要形成合力,就要发挥不同部门的智慧和创造力,多点开花,不同方向渠道进行育人工作。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 18-24岁的青年网络的使用率高达 90%。很多学生都在网络上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这也要求我们要把育人的渠道转移到互联网。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广度大这一特点,进行快餐式的思政宣传。高校目前都有自己的网络阵地,但普遍没有将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学生需求有效结合,更多的是办公平台和公告平台。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线上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五、艺术类院校全员育人的路径研究
(一)规范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理顺“教学、管理、服务”三条育人渠道,营造育人网络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其中他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学校党组织都要紧紧抓在手。④首先,学校层面要做好德育的顶层规划,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将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把握全员育人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制定长期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成立全员育人工作小组,树立目标导向机制,推进各项规章制度、奖励机制的落地生根,协调学校与政府、企业、社区等校外育人资源的合作关系,为全员育人提供政策、资金、制度的保障支持。
其次,要凝聚全校教职员工之智慧,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理顺育人渠道,形成合力。各职能服务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树立良好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与工作作风。不能因为工作具体分工不同,想当然的把“育人任务”落在学生工作一支队伍中。教学部门要担当起全员育人的主力军,做到多元育人,激发教师的潜在动力。管理育人要求各职能部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发挥学工部、学生处在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的作用。服务育人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服务,在音乐厅、图书馆、排演中心、报告厅、体育馆、食堂、宿舍、教室、琴房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排忧解难,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支持。
再次,构建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进一步理顺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使辅导员跳出“消防员”“高级保姆”“知识民工”等误区,将德育与辅导员专业化培育融合,按照辅导员不同专业、不同专长划分为三大方向,分别对接《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三门课程。
例如,《形势与政策》课程形成校级领导、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四位一体”教学体系。辅导员将各自研究领域与课堂教学、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专题讲座、参加比赛相结合,拓宽职称晋升渠道,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二)结合艺术教育的特点,将美育与德育融合,加强师德建设,让专业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理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人格,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⑤尤其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制度,思想,环境,措施上,发挥教师在育人的作用。首先,要引导教师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不要把教书和与育人,知识传授和品德引导割裂开,简单的认为老师的天职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隐性的道德教育就是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与我无关。
其次,要把专业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把学生的学习与祖国的命运,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要有大志向,大胸怀,眼光要长远,结合老一辈艺术家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传承中华的优秀传统,不断进行艺德的修养。
再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更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在奖励,考核,职称晋升上,加大育人的比重,并将非显性的德育教育更加显性化,制定德育考评指标体系,保障育人工作的落地生根。
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在我国导师制的提法主要从研究生阶段,但是育人导师本人认为要从本科期间就要推行。尤其艺术类高校,有先天的优势,很多的课程都是一对一的专业课,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全员育人导师计划,设立高校全员育人奖,吸纳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育人导师群,给予相应的经费、制度的支持。
量化导师工作细则,以更好的评估导师的工作成效。全员育人导师主要围绕着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督导,人格引导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承担育人工作的导师可作为育才奖,师德模范,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候选人。
(三)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提升《形势政策》课的德育功能,做好课程的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
作为提升高校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抓手,思政课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发挥着重大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比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⑥一般的说,艺术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大纲也不能和综合性大学完全一致,在制定每一次授课大纲时,需要融入音乐与德育因素,以音乐为切入点讲德育、讲形势、讲政策。本人所教授该课程也有很多年,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首先,从规范上来说。
在教学实践中用“三个三分之一”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即:课堂三分之一时间讲解国内外宏观形势与政策、三分之一时间讲述上海市或全国高校、全国艺术类院校的最新动态、三分之一时间讲述本学校自己的相关案例。
其次,在特色化上来说结合建校历史、校训、校歌以及优秀的校友,一些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讲课从大处左眼,从小处着手,既有宏观又有微观,让学生感受到如何用音乐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学生思索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秉承“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信念,充分发挥文艺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
再次,从精品化来说。
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受到学生的喜欢,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具体的教学手段,形式等都要进行细致的安排。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让学生参与互动,翻转课堂让学生做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案例素材。引用现场学生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文艺工作者在所担负的使命,编排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当下实事。
(四)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微”平台,加强全媒体资源的德育渗透,由线下育人向线上育人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⑦如今互联网领域已经向5G时代迈进,移动数据段将会接受大量的信息和咨询,可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更快,思维更活跃,脑洞更开,但是非辨别能力并没有相应的匹配,理性判断能力有待加强。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建设,必须优化校园全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因为“校园全媒体是影响青少年价值取向构建最为直接的信息传播平台。”⑧高校应当顺应全媒体资源发展的趋势,正视校园信息传播渠道在全媒体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积极利用全媒体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要加强网络思政骨干队伍以及校园全媒体资源平台建设。校园全媒体要跟上时代潮流,必须尽快实现产品设备和技术指标的更全换代,积极应对全媒体形态的变化和影响。学生是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高校应当加强同移动、联通、电信等多家公司的合作,建立校园短信平台,逐步开通校园报刊手机版、广播电视手机版等,充分利用手机媒介在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良性交流的重要作用。组建一支网络思政队伍,专兼结合,师生结合,鼓励老师创办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分享教学感受,生活体会,政策解读等等,积极发表优秀的网络文化成果,例如“南航徐川”这个公众号,是徐川本人创办的,定期发布一些有教育性,启发性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思考,曾经有一篇文章谈入党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在网络思政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学校的所有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把人和才的培养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注释:
①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②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报告.
③《大思政背景下的全员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王春艳(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178).
④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⑤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⑥新华网,2015年1月19日.
⑦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⑧钱文斌.:“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