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一、前言
我国高校肩负着传承文化、追求真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①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通识教育是高校实践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不论哪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那种教育,是为培养独立人格和个人生活能力做准备,使他作为一个公民和文化的继承者。”②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统计,我国有1145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高校1036所,约占91%;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1250多万人,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二、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地方高校受到办学理念、教育资源、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制约,其通识教育的实施及成效相比高水平大学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有学院制和学分制两种形式,现代学院制源起于20世纪初哈佛大学的文理学院,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模式,学院制的特点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地方高校更多采用学分制通识教育模式,学校开设一定范围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包括公共必修课和综合选修课,要求学生按教学计划修满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学分制通识教育一般都采用一维垂直型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二维矩阵型教学模式只在教学课外活动中采用,这两种教学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一维垂直型通识教育的弊病
一维垂直型通识教育是指学校开设一定范围内的通识课程,由专业课教师负责教学,其管理模式类同于专业课的金字塔式教学管理。学生根据兴趣或是为了便于拿到学分而选择有限的通识课程,教师对通识课程往往只做概念性、通俗性的讲解。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通识教育课成为可有可无的水课;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通识教育必须要以学为中心,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知识和力量,同时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二)二维矩阵型通识教育的应用局限
二维矩阵型教育模式较多的应用在导师制的研究生教学中,由一维垂直型教育和横向的多个专业研究课题共同组成。二维矩阵型教学一般应用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包括校园活动、校企合作、竞赛等项目中。这些横向项目多数是融合多种学科,项目组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项目负责人由学生担当,专业教师提供指导。二维矩阵型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成员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但从教育全局来看,二维矩阵型管理应用面十分局限,首先,目前的二维矩阵型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偏重于专业,通识教育仅隐现于其中,通常是无规划、无意识的发生。其次,二维矩阵型管理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通识教育中,只是少部分学生在二维矩阵中,比如高校内的读书会、兴趣小组等。只有将全员纳入矩阵中,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系统的通识教育,地方高校的通识教育才可真正的落实。三、三维矩阵型管理概念及特性
矩阵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提出,属于高等数学的常用工具,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组织的一种管理及运行工具,矩阵是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系的F.茨维基教授提出的一种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来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后来被推广为激励创新的一种管理方法。③组织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从垂直管理系统内召集人员成立专门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回到原管理系统。多个任务小组构成以任务为目标的横向管理系统,这个横向管理系统与组织垂直管理系统形成了矩阵型管理。相对于直线型管理,矩阵型管理以其灵活、高效、资源共享、内部沟通等优势被大多数组织所接受。三维矩阵型管理是基于二维矩阵上增加时间维度而构成的多维管理模式,其基于是对项目的过程进行监控管理,而不只是关注项目管理的结果。三维矩阵型管理具有动态性、延续性的特性。三维矩阵型管理的动态性是指矩阵及矩阵构成要素职能管理、项目、组员都是动态变化的,矩阵内的组员可以在横向管理系统中随项目而转移或是新进及退出项目。项目的变化不是由项目是否完结来决定,而是根据矩阵内外部的变因而变化,其变化点一般是项目内容、项目活动等,随项目的变化,矩阵中的职能管理需要做出及时的动态调整,提供制度保障、资源供给等全方位服务支持。项目动态发展的同时又具有稳定和延续的特性,在保持项目的核心及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的延续性发展,组员可以长期在项目内进行学习和研究。
四、三维矩阵型管理与通识教育
三维矩阵型管理是以项目为中心的通识教育形式,包含四个要素:纵向职能部门、横向项目小组、组员、时间轴。纵向职能部门仍是一维垂直型中的学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教学及行政管理组织;横向项目小组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门学习研究小组;矩阵中的成员主体是全校学生,但不限于此;时间轴主要表现为通识教育教学内容阶段性变化,是随时间发展而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从基本技能、知识体系、综合素养到终身学习的渐进过程。三维矩阵型管理应用于高校全员通识教育首先要进行全员参与的通识教育项目编排设置,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等共同构成通识教育项目拟定小组,结合专业需求、外部需求、学生兴趣等因素设置多个通识教育项目。项目小组应形成以学科专业成员为主,多专业成员融合的小班组织。综合选修课是以项目小组为核心,根据项目的方向选取针对性的通识课程,学习方法以文献自学、网络学习、讨论学习等为主,项目小组由学生自我管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提供学习指导。对学习效果采用灵活的考评方式,兼顾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三维矩阵型管理在通识教育的应用。
1.三维矩阵型通识教育需要根据项目小组的需要设置针对性、系统性的课程。
“大学本科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④针对性的通识教育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使通识教育落到实处。另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实现生活。教学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但更需要交叉融合,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阶段性的理论学习,要在融入到整个通识教育和实践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
2.三维矩阵型通识教育采用以学为中心,以教为辅的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小组的学习研究方向帮助选择相关课程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由于课程的多样性,地方高校往往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小组一方面应以文献自学、线上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通识教育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公益、竞赛等活动,融合通识和专业的知识进行实践性学习。采用多样化的通识教育考评方式,考评要兼顾学习过程和结果,从对知识点的考核转变到对学生的文字水平、交流协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位的考核。考评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打造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3.三维矩阵型管理是动态的矩阵管理,矩阵中的横向项目小组包含了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专业课教师、校外指导教师等组员,组员结构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项目小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如果缺乏垂直职能部门的监管,会导致通识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失控。院级职能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组织,实现对本院系专业关联的通识教育全过程有效管理。专业课教师通过指导专业方向项目小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拓宽其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地方高校需要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课教师指导通识教育的积极性。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三维矩阵型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地方高校通识教育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如何切实的实行,还需要地方高校从自身特点出发,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体制,配置教育资源,把立德树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通识教育贯穿到学校的全过程,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注释:
①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
②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26-34.
③吴红燕.矩阵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09(02):95-96.
④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1):81-8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