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云南 德宏 678400)
一、女性服饰
(一)帽子
最早德宏傈僳族女性帽子是一条较长的黑布条,有钱人家还会在黑布条两端缝制精美花瓣图案,并镶嵌值钱的物品,如海贝,银元等。佩戴的时候在额头前方留出一段,接着将剩下的布条顺着头围绕,当缠裹完布条后将尾端别进缠裹的布条中,最后将额头前流出的那一段抛向后方,盖住露出头发的顶部,布条自然往后下垂至肩部,摆动的彩色布条与镶嵌的首饰在风中摇摆,分外娇娆美丽。现代的傈僳女性帽子色彩更加明亮绚丽,外形保留了传统风格,制作方面已经简便了很多,色彩更加鲜艳了。整体由额头前片,与固定头套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前片缝制颜色各异的绒球和丝带,额头前段还有银器缀,光下闪亮耀眼。如图1所示。
图1

图2
(二)上衣部分
过去德宏州傈僳族是生活在山区的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形成一种勤劳持家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傈僳族家庭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当男人们外出耕种时,女人们就在家里织布缝衣。所以,傈僳族男女,孩子,老人,身上穿戴的帽子,衣服,裤子,鞋子都靠女人们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在过去,傈僳家里要评价一个女人是否优秀,就看她能不能制作漂亮的衣服。所以,傈僳族服饰过去是非常复杂一门工艺。经过从种植火麻、火草,生麻纤维加工,纺麻线,编织火草麻布,印染,缝制等多个环节后,形成一件所要制作的衣服。接下来就在衣物雏形上缝制花纹图案,色块,如图2所示。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需要雏形之前的繁琐过程,人们在买来的现成黑色面料上就可以随心所意的缝制自己喜爱的花色,但大体传统始终保留至今。如:前片由左片涵盖右片,胸前领口有一个纽扣,前面部份超过肚脐下方,后片下垂至小腿中央,穿戴时先将衣服穿戴完整,将腰部左右两侧留出的细绳围绕衣服前片结起来,再将黑色腰带围绕要不缠绕别紧,最后将带花纹的腰带缠绕在黑色要带上。
(三)傈僳族装饰物
砗磲是海洋的一种贝壳,具有一种珍珠的光泽,非常的细腻坚硬,在傈僳族发展历史中,砗磲是重要的一个符号,人们用它做随身佩戴的装饰品,以显示主人华贵与富态,可以做成腰带,缝制在挂包上等,小粒的海贝是傈僳人家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人们用它装在裤裙上,袖口上,衣领上,要带上。除此之外银器,也是傈僳族特别喜爱的一种首饰,在传统文化地域里,人们以自己独特的爱好传承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如图3所示。
图3
(四)摆裙
德宏州傈僳族无论男女服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习惯用方块颜色在衣服裤裙上搭配,渗透出他们直率刚练的民族风格,这和他们的发展历史有着紧密联系。据说他们通过劳作丰收以后,要到集市上购买一块漂亮的布料缝合在衣服上,以贺丰收,嘉奖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五颜六色的服饰。女性,对颜色的热爱远远超过男性,尤其是傈僳族妇女,他们衣着上红红绿绿的色块是她们对美的追求,是对生活热爱的象征。摆裙是傈僳族妇女展示美丽的重要象征,有上衣延至小腿的大后片,小后片。有大中小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前片,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摆裙,色块的搭配与选择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审美而定。在现代傈僳服饰中,人们越来越喜欢添加一些绒球,花边,丝带然服装看起来更加鲜艳夺目。如图4所示,德宏傈僳族女性服饰如图5所示。
图4

图5 女性服饰
二、男性服饰
相比女性服饰,男性服饰就显得简单多了,男人们主题色块是白色,湖蓝色,黑色。并以简单缝制在胸前后背。与女性服装一样的是,在过去人们统一的底布料都是火麻,火草为主要材料。僳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盖。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子。僳僳族男女都喜好斜挎缝制精细、刺绣精巧的“腊表”(一种挎包),喜欢系绑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长刀和驽弓箭包。大多数男子脚穿 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各地的僳僳族男子,喜欢穿麻布长衫或短衫,穿裤子,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于脑后。个别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的人,则在左耳上挂一串大红珊瑚。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腰佩砍刀,右腰挎箭包,弩弓是他们的贴身之宝,有些还是古代相传的。如图6所示。三、后序

图6 男性服饰
德宏傈僳族民间传说认为,傈僳族先民最早居住在蒙古草原的:“石普罗彪”,后来迁到金沙江边的“腊措腊几”,后又迁入今丽江,于十六世纪中叶渡澜沧江、越碧罗雪山到达怒江。又翻越石月亮进人腾冲,再从腾冲来到德宏北部盈江县的支那、苏典、勐弄,然后逐步分散到德宏各地。
经过历史的变迁,傈僳族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每逢嘉庆喜日,人们都要穿着新衣服载歌载舞,弹三弦,吹口弦,小伙少女们更是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与自己心仪的情侣,结伴起舞。
德宏州傈僳族服饰的独特性还与地域特性有关,这里除了傈僳族,还生活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安族共五个主体民族,各民族之间的默契与爱好造就文化的融合,精华的吸收。所以时代在变,傈僳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笔者相信,德宏州傈僳族服饰将来会更加灿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