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除课堂以外获取、接收知识、资讯的主要渠道和来源。可以说,高职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与新媒体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国家对高校美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建立起适应新媒体环境特点的高职学生美育体系,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受教育需求,促进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改进高职院校美育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群体获取知识和资讯的途径、方法、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拓展和提升。这使得传统的单向说教的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模式部分失灵。根据现代知识论的观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观念体系的构建。而思想观念体系的构建又往往取决于思想观念的来源方式。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学领域兴起的双向学习、翻转学习的教育理念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美育。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高职学生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后习俗阶段。而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协同与交流。“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都有着感情上的双重需要即宣泄和认同。”高职院校美育应该从认同的角度出发,构建高职院校美育体系,而不是从单向灌输的角度出发。高职学生群体处于思想的波动期和危险期,如果高职院校美育不能改进教育理念,为高职学生群体提供双向交流、互相探讨、一起认同的途径,就会让错误的、不正确的审美观念趁虚而入,甚至产生所谓的“审丑心理”。新媒体环境不仅迫切需要高职院校美育改进教育理念,同时也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
二、创新高职院校美育方法
新媒体环境不仅要求高职院校美育改进教育理念,更要求创新教育方法。工作方法是工作内容的载体。高职院校美育方法应当适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美育主动适用新媒体环境,另一方面是要高职学生群体主动进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应当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新的传播形式,充实并创新高职院校美育内容,更有做到贴近高职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实际,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知识体系和生活趣味量身定制宣传教育内容,譬如对目前流行的一些自媒体的内容进行审美性批判等等。特别是通过新媒体技术,让高职院校美育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同时,让新媒体技术更多地融入到美育活动中,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凸显高职学生群体在高职院校美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师生教育模式,应当努力营造高职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环境。使高职学生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互相之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同时,更新颖、更富时代精神的新媒体教育内容,也能够吸引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升高职院校美育的成效。
三、建设高职院校美育平台
由于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美育多半采用说教灌输的方式而且内容枯燥,形式缺乏创新,导致现在的高职学生群体缺乏热情。并且内容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生活,增加了高职学生的理解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高校设计、建设一系列现在高职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教育平台,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群体的参与热情,加强高职院校美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建立起高职院校美育网络平台,如建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具备新媒体特点的网络教育平台,并在这些网络平台上进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这些平台不仅能够及时地进行消息推送,而且可以使教育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多元。
二是要建立起高职学生群体自我进行美育的网络平台。通过建立起微信群、易班教育平台,甚至通过新媒体技术自主开发应用软件、构建网络平台,使高职学生群体更具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勇气,自觉地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美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院校美育工作。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更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之更具时代性、实效性和发展性,进而促使我国高职院校美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