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一、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与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打破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不力的尴尬局面,促进教育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回馈反思;其次,2012年底我国正式颁布了教师教育课标、专业标准和教育发展规划等教育纲领性文件,此举强化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发展方向,迎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最后,开展衔接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成果的提高与德育效果的完善,更有助于高校人才培育体制的调整改进,满足双方的效益需求①。
二、影响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中小学缺乏对于音乐教育的足够重视,过度强化音乐的休闲娱乐功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个性发展,但仍然不利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夯实。如今部分高校缺乏明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定位,沿用旧有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缺乏对于多元优秀音乐文化的学习借鉴。(二)课程体系落后
中小学音乐教学保持小班授课形式,学校与教师缺乏对于音乐课的正确看待,导致课程的学时设置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校音乐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公共课程形式存在的,教师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未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完备巩固的教育链条。(三)教学内容脱节
中小学音乐教学涵盖了民族、社会、历史等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但其课程设置隶属于基础音乐教育,部分知识的讲授往往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介绍。如今高校音乐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僵化,缺乏人文社科相关内容,难以培养大学生的多元化音乐素养,进一步导致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与中小学脱节②。三、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制改革
一方面,应当深刻意识到二者衔接为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的积极助益。鉴于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中小学音乐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小学更应当牢牢把握其教学起点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力度。应当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教育,确保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为中小学生打下牢固的音乐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其日后在音乐领域的研究深造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也要针对中小学现有的课程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训练与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学校应当加强在音乐课程设置方面的师资力量投入,配备齐全的音乐教学设备,引导教师加强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有效运用,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接触音乐、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为高等院校音乐教学的课程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助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通常来说,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以及公共课程,应当真正立足于音乐教学的实际应用需要,将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予以充实完善。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例,应当借助多种实用技能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工具独立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会录制、上传视频用以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社团中承担指导作用,以及培养其自行查阅资料、探寻拓宽音乐课程资源渠道的能力等。同时还应当合理设置不同课程所占据的课时比重,适当增加有关音乐教学法的讲解、合唱指挥等实用性课程。
此外,还应当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补充,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例如可以适当增设“音乐研究与写作”这一类课程,引导学生不仅局限于学习现有理论知识与音乐技巧,还应当学会如何确定论文范式、选题、文献综述等。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首先,应当充分借鉴现如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特点,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中小学生往往处于思维情感的初步建立阶段,在此时段内的音乐教学则着重为其打下牢固的音乐基础知识而服务,借助音乐鉴赏、音乐合唱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音乐感知与艺术审美,还能够放松精神、愉悦身心。中小学教师应当充分借鉴高校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法,有针对性的创设具体的音乐教育目标,加强对于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与核心素养开发,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参与地位。同时,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全面深刻理解音乐对于学生的教化作用,着重借助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精神观念,进而为音乐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储备人才。
其次,应当强化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具备合格的课堂教学能力,能够依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排布,为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师应当确保自身具备扎实专业的音乐表演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借助专业系统的理论与经验指导,引导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教育科研能力更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度的一大重难点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着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立足于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新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丰富视野,为教学提供充足的经验储备与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此外,高校音乐教学并非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涉及相关文化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对于教师的艺术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
最后,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的音乐教学,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德育。
应当立足于多元化视野角度针对教师的育德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既要确保教师具备专业严谨的学科素养与正直赤诚的个人修养,借助自身的知识魅力与人格魅力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榜样力量;还要求教师具备稳固的学科德育能力,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特点与个性差异选取最佳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三)创新构建教学内容,传递多元音乐文化
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学应当以此为借鉴,将原有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予以创新构建,通过对教材的重新审视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抉择、科学搭配,适当减少过多复杂深奥的专业性理论知识,将易于学生理解的新鲜词汇、流行话语等灌注到课程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通过积极热烈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将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归还给学生,进而借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知、体验、探索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学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多文化渗透培养。
其一是民族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添加更多关于民族民歌鉴赏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知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加深对于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曲艺剧种的了解,通过《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民歌体验独具民间风情的音乐形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引导其从小便肩负起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时代重任。
其二是世界文化的渗透,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世界音乐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创新思维,以音乐为载体增进对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养成普遍联系的意识与动态认知习惯,为本民族及国家的音乐发展汲取充足的养分。
(四)加强实践课程设置,提高教学信息反馈
首先,为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校实现有效衔接,高校可以同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从教育教学起点上加强对学生音乐掌握能力与水平的系统把握。在高校开展音乐教学前,可选取中小学校的教师代表举办教学交流研讨会,在会上系统把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大纲内容与要求,切实了解到学生的整体音乐认知与技能发展水平,交换教学理念与要点要求,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提供思路,还有助于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提供明确指向。接下来高校教师结合中小学教学纲要设置入学摸底测验,借助考试的形式掌握整体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实际掌握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课程进度的控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快由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过渡。其次,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适当添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种模式进行实践课程的进一步细化分类。在第一课堂中加强学生的声乐独唱、器乐独奏、音乐剧表演等专业技能训练,创设诸如《声乐演唱》、《合唱与指挥》、《钢琴演奏》、《竹笛演奏》等实践课程④。在第二课堂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与表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组织的竞赛与文艺活动,组建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校内日常排练演出等,进一步强化学生音乐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最后,还应当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信息的反馈力度,通过高校与中小学的对接合作,引导中小学真正意识到自身音乐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能够借鉴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与优秀教学成果,借助这些及时有效的一手反馈信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与教学重点的合理安排,为我国整体音乐教学成效的提高创造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要素,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学与高校的专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显著的共同性与承接特点,应当通过内部发展需求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共同发力,进一步推动二者之间的紧密衔接与有效合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注释:
①廖星麟.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衔接[J].艺术科技,2015(07):254-255.
②李花.论新时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J].北方音乐,2018(01).
③陈璞.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基础音乐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7(01):71-72.
④戴蕾.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