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战略部署,推进基层文化站全达标升级,满足我省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巡回指导培训专家组成员,被省文化厅邀请参与重点针对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基层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计划”活动。为期一个星期的巡查,发现粤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下文仅就粤北地区的公共文化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粤北地区文化馆建设的亮点有目共睹: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功能,积极开展以文艺创作、文艺培训、组织活动、组建业余团队为主的业务,加大免费开放力度,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项目,健全服务体系,各项阵地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社会效益显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深受群众青睐,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是在考察中也发现文化馆建设的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中个别县、区文化馆仅有办公室。二是功能活动室不全,大多数文化馆的功能活动室单一。三是专业人才队伍不齐全,有的仅有一个编制,有的严重老龄化。四是专业学历较低,本科以上少,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五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失调,中高级以上人员少,没有职称或多年为助理级的人员存在。六是创作人员缺乏,想创作、能创作、会创作的人员较少。七是薪资低待遇较低,受经济条件影响,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八是市县配套群文活动经费相对不足。
推究导致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普遍滞后,场馆的设计方面未能按照国家评估条例的相关规定,场馆的布置缺乏应有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发展依托经济的增长,随着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文化建设的规划及投入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从事文化工作的部分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问题;三是文化建设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而目前粤北文化专业干部队伍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在人才培养引进及对人才资源的鼓励扶持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四是文化特色不突出,很多馆站只注重表面的功夫,深入群众不够,未能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对当地的资源整合不够。
要改善这种状况,促进粤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提升,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科学规划,根据粤北地区地域分布特点,由各级政府牵头,了解群众需求,从文化强县的战略高度指导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规划确定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二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省市对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标准,遵循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建设方式,继续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分批对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进行补充完善,着力改善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基本条件。三是实施专业人才战略,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重点加大对乡镇、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扶持,充分发挥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队伍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和现有的人才优势,出台措施理顺编制,保障、鼓励、调动在编人员从业积极性,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出台乡镇财政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配套补助措施,加大落后地区、偏远山区等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补助扶持力度,建设特色小文化圈,使粤北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引导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五是创新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服务功能,建立群众文化需求的反馈和公共文化评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局面。六是广泛深入挖掘整合资源,举办大群众文化,联合各街镇(机关党委、文联、工会、青联、妇联、团委等单位)举办文化专题活动、各种培训、送文化进基层活动。七是场馆文化氛围布置,建设方面有备无患,邀请相关专家设计指导,按照国家标准布置功能各异的场室,符合当地特色,彰显当地文化。
当然,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文化建设的推进,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着力切实去做,通过当地政府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粤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粤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