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5480
庄少武

  (汕头市龙湖区文化馆,广东 汕头 515000)

  当今社会,人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在众多的途径中,志愿服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和实践当中,需要一个卓有成效的载体。同时,在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中,又迫切需要一种核心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纲领②,因此,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当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是一个不二选择。

一、文化志愿者的界定

在志愿服务团队的分类当中,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例如,以志愿服务者的年龄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将志愿者团队分为三种,分别是:以各类院校学生为主力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各行业的中年志愿者团队和老年志愿者团队。从志愿服务的项目和功能来作为区分标准,又可以分为救助性志愿者团队、互助性志愿者团队、公共服务性志愿者团队等类型。

二、文化志愿者团队的现状

在各级文化部门的积极重视、引导之下,我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团体在质和量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许多地方的民间艺术团队数以千计。这些民间艺术团体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弘扬、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纳新成员,团队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种类和内容也逐渐丰富。在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文化志愿者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步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地都秉持勤俭节约办活动的主旨,因此,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常态型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就充当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对于文化志愿者的招募不够严谨

文化志愿者与其他类型的志愿团队其区别在于能够提供优秀的文化志愿服务,不仅仅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坚定的志愿服务精神,还需要具有一技之长才能做好文化志愿的工作。这就要求文化志愿者的招募要有具体的规范和门槛,不能一味追求志愿者的数量,决不能为了减少文化部门的人事成本而招募一些没有达到要求的人。这样会造成团队整体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强,削弱了文化志愿者团队的社会功能,达不到组建文化志愿者团队的初衷。

(二)对文化志愿者的考评不足

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考评制度。对文化志愿者进行阶段性考评,能够对其工作情况、服务能力和工作绩效作出综合评价。能够帮助文化志愿者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服务能力,对不断推动文化志愿工作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完善的考评制度能够不断激发文化志愿者的潜能,让优秀的文化志愿者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度。

(三)文化志愿者的再参与度不高

目前许多文化志愿者参与社会文化志愿活动时,大多是在政府各机关单位的行政动员下才参与的,尽管这些文化志愿者拥有足够的志愿服务能力,但却对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不强,乃至部分人把文化志愿活动当成是一种工作或政治任务。这样不仅违背了志愿服务精神,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若是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以这样的形式运行,不仅桎梏了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更加无法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三、加强文化志愿者团队建设的建议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文化志愿者

1.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时代内涵

  在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是所有志愿者的追求。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服务将自身拥有的文化艺术能力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志愿精神的集中体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志愿精神包括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无形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精神达到了内在的契合。随着志愿服务精神的不断传播,志愿服务的形式趋于多样,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文化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的志愿者团队中逐渐成为了核心力量。文化志愿者不断将志愿服务的实践与自身的文化知识密切结合,将志愿服务的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在服务过程中,文化志愿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这两个交错相辅的社会身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播予以了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2.文化志愿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价值追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友善”是构成这一价值观重要一环,这与志愿服务精神当中的“互助、友爱”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这些年来,志愿服务精神逐步转变成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其内涵和外延不管是在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角度都正在被广泛接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志愿服务活动为众多文化志愿者提供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平台和载体。

  志愿服务是社会当中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在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科普活动当中,大量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其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文化志愿者将志愿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以践行社会职责为己任,努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对于一个文化志愿者而言,志愿服务有着深远的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文化志愿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文化志愿者组织机制

  设立准入和退出规定,确保文化志愿者的组织和领导有章可循。在管理文化志愿者的时候,应当建立专门的文化志愿者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机构日常的运作。只有在健全的组织领导下,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并且能够将区域内的文化志愿者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的文化志愿者考评制度

  文化志愿者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优秀的、能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对文化志愿者的考核能够激励广大群众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保证每一个文化志愿者能够通过志愿服务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另一方面,对于不合格的文化志愿者,或者是打着文化志愿者的旗号,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利己注意者,考核制度的出台能够帮助文化志愿管理机构及时发现,优胜略汰。在对文化志愿者的考核制度中,应当明确考核标准的制定,根据志愿服务的奉献等级、服务质量和时长进行评优,授予荣誉称号。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还能让每位文化志愿者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志愿活动。

  3.合理运用新的管理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志愿者的管理手段应当及时跟进,合理运用对文化志愿者进行招募和管理。将招募信息开展服务、日常管理及时宣传出去,为有志于文化志愿服务的人提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同时,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社交软件建立志愿服务的交流通道,让文化志愿者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四、讨论

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能够不断壮大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同时,文化志愿者无偿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进程,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保证,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的标准和方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愿景,而文化志愿服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的诠释和体现。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摘要)[J].吉林人大,2016(06):1.

  ②姜长宝,任俊霞.志愿服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107-1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