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瑰宝的璀璨明珠,特别是在近现代贡献了不少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时代、形式、题材、内容不一,但是总有一些特性是从始至终贯穿起来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部分优秀文学作品背景、内容、思想来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特性,希望对读者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作品;特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77-01
俄罗斯的文化渊源深厚,名家群星璀璨,高尔基,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等等数不胜数。所以虽然朝代会更迭,历史会断层,但是文化确是在一直记录并反哺着俄罗斯。通过文化,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很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化。本文旨在通过一些作品来分析俄罗斯文化背后的特征。
从地理角度来看,虽然俄罗斯位于欧洲边缘,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大陆,但是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在欧洲大陆。俄罗斯国教东正教一来自西方正统基督教。而且目前我们已知最早可考的长篇英雄史诗《伊格尔远征记》也是受西欧文化影响而来。全诗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率远征军进行征伐,但征伐失败,败走回国。在此之前,古希腊古罗马最富盛名的就是悲剧主义,也叫卡塔西斯(拉丁文中寓意净化),这是亞里士多德悲剧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解释的“净化说”旨在说明悲剧的效果,他说悲剧是“让我怜悯和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启发”,陶冶即净化。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必然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它必须引起同情和恐惧,这是一个与悲剧性质直接相关的问题;
其次,如何净化这种悲剧情绪与悲剧情绪的心理效应。
在诗学的第十三章中,他解释了同情和恐惧的悲剧效果:“怜悯是由一个不应该遭受此挫折的人造成的。而这种恐惧是会让他感同身受,有可能自身也会经历这种情况。”但恐惧和同情不是悲剧所追求的目标,最终目的在于如何升华、净化这种情感。
这两个问题在《伊格尔远征记》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史诗表达的维护罗斯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很好,净化之意就在于读后的自我升华,要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同样对于随后的鞑靼人入侵,对俄罗斯的团结也有微妙的影响。所以伊戈尔远征也是西欧悲剧主义的延续。
普希金有部特别著名的作品——《欧根·奥涅金》。这名称可以看作是西欧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结合。因为欧根一开始就是法国人的名字,而奥涅金就是普希金家乡旁边的一条小河的名字。这和老舍《四世同堂》里的人物——丁约翰一样,丁是中国传统姓氏,而约翰是外国人的名字。所以俄罗斯文化特性之一就是亲欧性,无论是历史因素,还是地理因素,都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体现。
其次,俄罗斯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多难兴邦。俄罗斯历史上有很多黑暗时刻,但是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文学作品里从不缺乏对光明梦的描写。从十二月党人,普希金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高尔基等等都对俄罗斯的未来有着殷切的希望。
例如普希金《致恰达耶夫》里:同志,请相信,那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这诗写于1818年,当时俄罗斯处于沙皇暴政的黑暗时代。在残酷政权的压力下,人民生活在困境中,并开始思考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在这首诗中,他生动地表达了俄罗斯革命家追求自由,激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当时它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传遍了全俄罗斯,这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反映了普通大众的心声,虽自受其苦,但仍系怀希望,心有国家。
例如莱蒙托夫的《帆》中:这里的蓝色波浪比蓝天更清晰,上面是金色的,明亮的太阳……它不安地乞求风暴,仿佛它就在暴风雨中!这首诗是莱蒙托夫的杰作,写于1832年。当时,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窒息社会下,诗人在帆的诗意形象上抒发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感情,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不难看出俄罗斯文化特性之二就是希望。再艰难困苦,从不会畏惧,退缩,相反他们一直坚信前方,是光明梦。所以俄罗斯一路走来,风雨飘零,却任屹立不倒。并不是因为这些困难很容易克服,而是自身的优秀品质让他一路披荆斩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