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石家庄市桥西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发挥设施功能,丰富活动内容,畅通宣传渠道,建强工作队伍,完善培训机制等五大措施,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为石家庄市桥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本文主要对石家庄市桥西区“五个推动”活动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石家庄市桥西区;“五个推动”活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94-01
一、推动文化馆成为公益性文化的主阵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用
充分发挥桥西区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桥西区在艺术展览、文艺表演、艺术辅导等方面的主阵地。
一是实施标准建设管理。桥西区委、区政府将区文化馆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区文化馆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为辖区内15个农家书屋配送了162种图书,并督促其按要求进行管理。
二是健全场馆设施配备。建成后的桥西区文化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使用面积达4500平米,包括大璞艺术馆、演艺厅、群众体育健身中心,以及百姓讲堂、书画摄影室、戏曲活动室等7间多功能活动室。所有场馆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性作用。
三是充分发掘服务功能。拓展并发挥文化馆在艺术展览、培训讲座等方面的综合效用。自2015年开馆以来,桥西区文化馆已举办多次展览讲座活动。“新桥西新发展新形象”摄影展、“红色印记”抗战诗书作品暨战地木刻收藏展、桥西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相继亮相。
二、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广覆盖、出特色、创品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内容
探索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创立特色文艺活动的新品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内容。
一是坚持打造特色文艺品牌。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相继涌现,如桥西区传统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溢彩童心”少儿现场绘画等活动为桥西区的文化惠民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形成了特色的文艺品牌。
二是精心策划节日文艺活动。坚持节日主题与塑造品牌相结合,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盛世欢歌”春节大型文化游园活动、“青春盛宴”首届青年艺术节系列活动都以精良的节目制作以及全新的形式缤纷亮相,为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三是继续组织社区文化惠民演出。持续推出“欢乐大舞台”、“彩色周末”文艺汇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真正将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三、推动网络新媒体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畅通公共文化服务传输渠道
引入“互联网+文化”的理念,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网络新媒体,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地“活起来”,也让群众具有更多可选择的文化信息通道。通过“桥西区文化馆”官方网站、“石家庄桥西发布”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激活网络新媒体的文化服务功能,广泛宣传桥西区公共文化服務的开展情况,为居民提供文化惠民活动的动态信息,展现桥西文化兴区的新形象。
四、推动基层文化队伍的高标准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核心实力
提高辖区基层文化队伍的在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一是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标准。桥西区已经成立包括六支馆办队伍在内的一百余支群众文化队伍,包括太极拳、舞蹈、合唱、戏曲等。
二是专业比赛成绩捷报频传。鼓励优秀文化队伍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摘金夺银。如非遗项目休门吹歌在中宣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吹歌大赛中,荣获最佳班社奖和金唢呐奖。非遗项目元村大鼓荣获第八届新春鼓王争霸赛“铜鼓王”。
三是发掘基层民间文化传承人。培育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特别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引导管理,如南花园民间戏法传承人郭燕清、休门吹歌传承人付锡芬、石粉画传承人彭民欣。
五、推动基层文化培训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
提高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推动培训工作系统化、常态化。
一是建立基层文化培训长效机制。定期举办社区文化骨干培训班,秧歌、声乐、器乐、广场舞、古琴等专题辅导班,培养社区文艺骨干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创作思路。
二是夯实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阵地。在辖区17个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文化辅导基地,辅导基地对本辖区的文艺团体给与专业化的指导培训,提高辖区群众的文化素养,让更多的文化成果惠及于民,让更多更好的文化新风尚融入我们的中国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