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在综艺晚会的探索上有很长的历史,由于这种将各种各样的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展现形式十分契合我国人民文化上习惯,综艺晚会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先进前卫的。但是近年来的综艺晚会呈现出了一种“同质化”现象,在晚会的策划和节目的结构设计缺乏创新。反观当下国际舞台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佳作,面对现阶段综艺晚会的呈现出问题,本文将讨论国内综艺晚会该如何摆脱传统的禁锢,进一步地有机发展。
关键词:综艺晚会;结构设计;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90-01
一、前言
由于我国独特的民族节日风俗和奇妙的契机,春节联欢晚会逐渐在综艺晚会中树立了自己的特殊的地位。中国的综艺晚会也因此,有个一个固定的推动力。从1983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因春晚的存在,在综艺晚会的创作创新上投入精力。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大卫视也在不断地推出自己的跨年、春节、元宵节等各类晚会。可是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观众慢慢对明星垒砌式的晚会产生了审美疲劳。也因为近年来,真人秀等电视节目高速发展,比赛现场的大制作,导师阵容的大手笔,观众对大型晚会的期待也慢慢降低。就好像由于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能吃到的东西平时都能吃到,所以人们对大年三十的那顿年夜饭吃什么慢慢不那么在乎了一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使综艺晚会重新焕发活力,让观众重新期待起来呢?怎样才能让国内晚会摆脱现有的模式和枷锁呢?
二、增强互动性,延展意识舞台
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国外的综艺晚会和我国本土的综艺晚会差异很大,但是在形式以及节目设计上有着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创新之处。确实,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没有很多类似于春晚这种大杂烩式的容括各种节目的晚会。大部分是典礼,歌唱比赛,颁奖晚会或者是室外的大型跨年活动晚会,大多节目类型集中在歌舞上。而中国的晚会语言类节目,魔术杂技等会融合一体,强调一种“欢聚一堂”的体验。原封不动模仿必然是不可取的做法,我们急需改变的是一种理念,敢于打破传统形式的禁錮。于此之上,再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首先要提出的就是对于综艺晚会的氛围把握方面。在大多数的国外的晚会中,舞台会延伸到整个场地的各个地方。延展舞台并非是将舞台整个铺满场地,而是一种态势上的延伸。利用灯光,观众席问的升降台,舞台元素(比如舞台以三角做元素,三角元素会充斥在演播现场的每个地方),吊着的机械,以及结合主持人及表演者的走动路线。这些会引导观众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舞台上,而是整个演播现场。同时,自己身在其中,有一种置身于一个巨型派对的感觉,很容易融入到现场的氛围中,带入到节目的情绪里。而国内目前的晚会,大都还停留在一种“你演我看”的阶段。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就把晚会只是舞台上的一些节目,观众只是看客而非参与者。对于一个看客来讲,他不会努力地把自己带入到欢乐气氛中,而是会费精力去评判。而作一个参与者,抱着自己是这个“派对”的一部分的心态,跟随着晚会节目变动情绪,很容易被节目感染情绪的高潮点同时将晚会带向高潮。节目与观众反应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增强晚会的互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亟需改良之处。
三、晚会结构创新,打破传统“拼接式”
目前,我国本土的晚会结构基本上都是“珍珠项链式”的基础结构——以主持人串场来把节目一个个引出来。近年来的串场可以说有所改进,主持人的词会配上情节,或者是设计一些包袱来淡化衔接的痕迹。事实上效果没有显著的提高,主持人的对话会略显得做作。也有一些晚会会用板块式或者分组竞赛式的结构来增强晚会的紧密度,去年的春晚也是为了求新,设计了两个演播现场。但是由于节目之间关系不紧密,主持人也不够灵活,整场晚会还是没有整体感,有一种节目串烧的感觉。如何才能让一场晚会更加有整体性呢?国外的晚会在结构构建上是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的。虽然,基本的衔接方面关键因素很大部分还是主持人本身的能力,但抛却这一点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上可以进行设计的还有很多。
举个例子,韩国的SBS的一场小型综艺节目颁奖晚会:这场晚会是以童话世界为主线的,所以舞台设计就直接在舞台上架设了一个旋转木马,整个演播厅都是童话乐园的氛围。主持人和出场的嘉宾都是坐在旋转木马上出场的。每个环节之间的小片,和提名人和提名的节目介绍也都是匹配的童话风格,都与童话有联系。一台颁奖晚会下来,就不觉得是节目和颁奖仪式的累加了。可能节目复杂多样的大型晚会不适合用过于单一的主题,但是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是值得考虑借鉴的。
另外,在主持人的作用上也可以适当地转变思路,在现在的晚会中主持的衔接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或者说是隐藏,主持人的作用更多的被用在连接现场观众,舞台和电视机观众上,还有把控晚会的节奏气氛上。
四、节目文化感染力与科技结合力的提升
晚会中节目的品质是整台晚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电视综艺晚会是一种群众性的艺术,它能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能够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人文性是电视综艺晚会审美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节目的表现是最基础的东西,想做到把节目的感染力扩大到整个演播厅并带动现场是不容易的。
首先必须要对节目本身有彻底的理解。不仅仅是歌舞节目,对相声,小品,魔术。每个节目都有表演者想表达的情感,或者是表演者要带给观众一种感觉(刺激,紧张),然后导演需要赋予感觉一种情感,利用舞台的效果来放大这种情感。大屏幕、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的大量使用,在全面提升传统晚会舞美设计的同时,也带来了舞美创作理念的大变革。科技给综艺晚会中的舞美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简单的“炫技式”的舞美是不可取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舞台设备配合表演,与节目本身的情感不够契合,再华丽的道具都是没有意义。而这种契合最重要的是独特性,就是这套灯光舞美的配置,只能用在这个节目上的一种唯一性。
五、电视化呈现中对镜头使用的借鉴改良
最后一点,是针对后期剪辑和转播中的切换提出的。目前国内的摄像的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差距很微小,有的方面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超越国际平均水平的程度。而在综艺晚会的镜头使用却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切换不利,会对晚会的节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欧美的舞蹈节目中是根据动作以及舞蹈演员的神态,再结合舞蹈的情景来转换镜头的。然而国内很多的综艺晚会中,歌舞节目的镜头切换十分单调,观众既不能完全理解舞蹈内容,又看不清舞蹈演员动作的呈现。我们在这点可以向欧美很多综艺晚会中的舞蹈节目转播加以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电影剪辑中的技巧,在录播的综艺晚会中,可以在提前录制好节目内容后,根据舞蹈的情感节奏来重新进行剪辑,这样可以比较好的带入戏剧性从而给节目带来较大的情感起伏。
中国因为有家文化的底蕴之撑和团圆观念的传统存在,综艺晚会在中国更受到重视,晚会的规模会更大。所以更容易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如今媒体的发展,在电视节目制作的不断升级的情况下,综艺晚会要想在全媒体时代吸引观众的视线,抓住观众的眼球,不仅要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更要引领大众的审美,对大众审美起到导向的作用,走在人们群众的前面,发挥文化旗帜的作用,这样既能够对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同时游走在了同行业的前段。由于一台晚会的东西很多很杂,需要满足各种不同观众的口味需求,着实是很难的。但如果在我国本土自身晚会的基础上,能利用好国外晚会的长处,是能促使我国晚会的“有机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观众所期待的盛会,国际化并有着自己的民族风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