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是关于流行音乐与摇滚乐的读本,书中对多位音乐届的专业学者所写的一系列关于音乐产业、世界音乐、通俗音乐等方面的著作进行整理编辑,为我们展现了各分支音乐的前世今生。字里行间中能够感受到研究的教授、学者们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对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憧憬。对如何进行歌曲分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及对于音乐活动中性别差异有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流行乐;摇滚乐;《剑桥大学流行音乐与摇滚乐读本》;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45-01
一、流行乐不是艺术,而是工艺
从1877年爱迪生为人类展示第一架留声机开始,就预兆了之后一切声音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科技发展,我们现在有了各种层次的录音设备,有了更多样的乐器,甚至可以通过电脑来模仿一系列的乐器,再也不用为了得到一个大型交响乐的演出效果而去请一整个大型乐队来亲自上阵进行录制。我们开始了更加便利更加省时的高效率发展时期,开始了一个新的“插电”乐器时代,让更多好的音乐形式融入大家的生活之中。
印象里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流行乐不是艺术,而是工艺。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好像自己并不太明白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工艺,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我理解中的艺术,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特征,而是漂浮不定的能力,它是一门技艺,它可以是诗歌,是音乐,是绘画,但艺术又是一种无形的美感产物。而工艺呢?我理解的工艺不知道可不可以说是艺术的载体和升华呢?工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品,这种物品带着它与生俱来的美感,它充斥着艺术家们满满的灵感和灵巧完美的雕刻技术,蕴藏着艺术家们内心深处的不一样的他们。然而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应当是一个是虚幻的,而另一个是艺术的载体,是我们真正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事物。
二、千变万化的流行乐
曾经一度在怀疑什么叫做流行音乐,很多的歌曲在百度百科中的歌曲分类都写着流行乐。小学的英语课本里就清楚的写着pop(流行音乐),以至于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这个词始终捉摸不透。我不确定流行乐到底是何种音乐的限定范围,毕竟我们随便打开歌单,歌曲的分类多种多样,有爵士、摇滚、民谣、乡村,还有说唱或是电音等等,甚至连环境分类都包括在内,跑步时听的,学习时昕的,入眠前听的等等,而在我潜意识中,流行音乐几乎能够容纳所有我觉得好听的现代的音乐,所有音乐只要不是古典或者歌剧都能够统称为流行乐。
读本中给了流行乐这样一个定义:它说流行乐可以定义成一种我们可以不去聆听的音乐;我们熟悉这歌曲,却不知道从何认识。之所以说它是商业化的,是音乐它一般由唱片公司,广播电台、以及演唱会主办方以盈利为目的而生产的音乐,其目的就是为了取悦听众,获取大家的认可,让更多的人去听这首歌,去下载这首歌,去购买这张专辑。
当今世界,摇滚乐可称之为流行音乐,二百年后,摇滚可能被归为古典音乐,而“流行音乐”向来紧随时代。流行音乐在乎的是传唱度,为了迎合传唱度,作曲家们会摸索出一些固定的程式与韵律,为了迎合口味的需求,它可能会融合各种类型的音乐元素,但初衷还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
三、音乐难道与性别有关?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莎拉·柯恩(Sara Cohen)对于“通俗音乐、社会性别与性欲特质,这一课题的分析。她由一个寒冷冬夜引入,以Kyzer Sozer的3人独立摇滚乐团在利物浦的Lo-max俱乐部的演出为例来讨论这样一场演出和社会性别有怎样的关系。
大家共同所认同的是,在摇滚的发展中,男性为主导的摇滚音乐人要跟乐队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仔细研究,其实女性的存在也为摇滚乐的更好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男性象征着力量和野性,而女性往往象征着柔弱以及激起一种保护欲。作为一名男性摇滚乐手Darren表示自己并没有觉得自己永远是男性,他也有阴柔的一面,而他的好友Chris作为一个女人却蛮男性化。其实,人本就是由阳刚和阴柔相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个性,社会上却是存在着重男轻女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这种社会性别的差距化,不平等化,在当今社会也在一点点得到大家的关注,這个社会需要男性和女性共同构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存在价值。
四、结语
通过这本书,我开始了解什么叫流行音乐,什么叫摇滚乐,它们的历史又是怎样。书的最后部分对八位流行巨星进行侧写,这一点和其他的读本并无差异,但是它的重点是没有去写像通俗音乐百科全书那样的辞条,而是对这些人物和他的生活提出一个关照点。然而这些被侧写的人物他们有些或许不是最畅销或音乐寿命最长的创作表演者,他们可能并没有被非常多的人们所熟识,但是他们的音乐生涯又悄悄能够道出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历史和特性。而正是这些能够帮我们反省流行乐与摇滚的特征,感受音乐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兴奋和愉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