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婺城区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是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主线,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创新文化相结合,探索推动传统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关键词:文化大过年;传统文化;文明
一、背景
春节是古老文化,不是文物,它是有生命力的人性化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春节也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意义。文化过大年,这不仅是新年俗的需要,更是文明社会的需要和福祉。让年体现时代文明精神薪火相传,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过年的社会文明进步意义。
婺城区为体现“让婺城更自信让百姓更幸福”的文化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活跃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2018年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弘扬了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传播地域文化、传递城市温情,传达文化力量,提升婺城文化内涵,为助推金华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积极营造宣传氛围
由婺城区文体新局牵头,成立了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新局、区文联等部门组成的“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职责权限。同时制订了具体的“文化大过年”系列主题活动方案,对“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的形式、标准、时间等事项作了详细的说明,明确责任单位,有效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全程内容及时发布在金华电视台、浙江新闻、金华新闻、婺城新闻客户端和文体婺城、婺城图书馆公众号、金华新闻联播等媒体上,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公益免费、载体多样,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共有7个系列共66场活动,分别是“不忘初心,文化暖冬”十九大精神宣讲暨“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让婺城更自信,让百姓更幸福”文化大过年七天乐、“我们的春晚”乡村农民春晚、“新春喜洋洋”乡镇、街道文化大拜年(文化走亲)、“婺剧专场展演”、“欢乐元宵”元宵猜灯谜、看大戏、网络书香大过年等活动,历时1个半月时间。所有活动完全公益举行,为婺城百姓免费提供演出、展览、拍摄全家福、展示非遗手工技艺、送春联、猜灯谜、亲子互动游戏等。同时为打造书香婺城,区图书馆今年还将开展线上的阅读活动,老百姓只要点点手指头,足不出户也能参与到网络书香过大年活动中来。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展现婺城的特色文化和文化成果,让婺城老百姓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精神享受。
(三)精心策划,内涵丰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通过喜庆的文艺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传递到老百姓中。如文艺演出节目中《酒后驾车害处多》、《十九大精神放光芒》、《歌唱祖国》等主旋律节目占了很大比例。这些节目既宣传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又倡导了禁燃烟花爆竹。猜灯谜活动中将十九大知识作为谜面,让百姓享受猜谜乐趣的同时,又了解了十九大精神。
二是通过展览,让百姓知晓的婺城传统特色文化和婺城遗迹。如举办“温暖的婺城”春节民俗摄影展览;“婺城记忆”婺城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
三是通过趣味运动,宣传全民健身理念。今年我们将体育趣味运动也放进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中,让百姓动起来。
三、经验启示
(一)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金华市在2018-2020年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通过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增加春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运用多种形式举办春节年俗的表演、展览和教育,不仅为老百姓送去了“精神礼物”,更为市民创造了节日的精神福祉。通过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厚植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今年春节期间,婺城区共举办了60多台乡村春晚,其中有37台特色乡村春晚16台文化走亲乡村春晚,活动场次超百场。“村晚”是承载乡愁、传承文化、振兴乡村的载体和平台,不仅很好地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还彰显了农村的新风尚、正能量和文化自信。从前,婺城一些村子不乏有到了过年赌博风气盛行的现象,而在今年婺城“村晚”中,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学龄前儿童,都参与到春晚的演出当中。文化过年不仅改变了婺城乡村传统的乡风民俗,也实现了文化力量助推婺城区实现乡村振兴。
(三)加深了婺城百姓的乡愁记忆
婺城區运用“传统节日+特色文化展演+文化标地”的三结合方式,传递婺文化的价值核心,留住婺文化记忆和乡愁。文化大过年系列活动就是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婺剧演出、婺城非遗图片展、婺城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猜灯谜等具有婺城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婺城的八咏公园、婺城的各文化礼堂、婺城的各乡镇街道开展演出、展览,让婺城百姓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远方游子和本地民众的爱乡情怀、爱国情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