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博物馆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当适当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关键词:博物馆;传统节日;活动;教育
传统节日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如何利用博物馆优势,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紧迫课题,也是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传统节日为例,探析博物馆如何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一、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责任,更是义务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对他们的教育更是方方面面。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当下青少年教育宣传的重点,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去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文化的延续和推广做出自己的努力。除了接受学校的课本教育,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等,通过博物馆去了解更多更广的知识已然是接受教育的一大趋势。博物馆作为当下文化传播机构,有着自己独有的先天优势。充满了文化氛围的场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品、学识丰富的研究人员等,除了对外展示各自的陈列、历史,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通过举办社教类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民俗、非遗“双博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同时也是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本着这样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博物馆希望能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社教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博物馆民俗文化的课堂,让青少年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教育活动是目前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重点,加强未成年教育是重中之重。下面以具体活动案例教材展示如何通过社教活动来提高当下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时令节气的认知。
举办此类的社教活动必须首先明确活动目标,旨在通过“我们的节日”的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本馆的传统民俗特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性,同时在活泼的、丰富多样的赋有节日气氛的活动中领略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向性、思想性及先进性,继承和发扬这笔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
“我们的节日”系列社教活动从开始尝试创办到近两年来几大重要的传统节日的例行举办,再到一些中国古老、不太为所周知的小节日,例如“上巳节”等活动的开展,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同时,由刚开始活动项目单一,到如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现场网络互动等,各类“创新+传统”项目相结合的模式也有了一定质的飞跃。笔者就博物馆此类社教活动而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每场活动中,其实前期文案、场地等准备工作是比较繁琐且必需的,尤其是此类与当下节气、节日有关的活动。针对于每年的不同传统节日,例如端午、中秋等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活动安排,就以博物馆一期中秋节活动为例,首先,注重节日气氛的渲染,尽可能多地在馆区内悬挂大红灯笼,并且在灯笼上贴“团圆”“中秋”字样,以突出节日气氛、吸引眼球;讲解员当天戴“兔耳朵”发箍,做“玉兔”造型,与中秋节节日气氛相符,同时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循环播放以中秋月圆、人团圆为主题的背景音乐,例如《花好月圆》、《弯弯的月亮》等;准备月亮道具放入花园的池中或花园的草坪上,用来营造中秋月圆的气氛;准备具有特色的、形象化的中秋节宣传资料展板;邀请民乐乐队在花园现场演奏有关中秋节的传统乐曲。其次,确定活动当天的活动项目,如提前了解中秋的传统文化故事,征集有关故事的内容,并结合馆内的固有设备和场景,策划几类小活动供青少年孩子随机选择参与的活动项目。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可给予陪同青少年参加活动的家长以团购门票形式或者以其他优惠的形式,例如:前50名家长,享半价优惠;微信微博转发超至10条可半价门票等,用当下可以选择的宣传形式用以增加游客数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活动项目分为几类:有“猜灯谜”“做月饼”等传统活动。在活动中既可以感受到中秋氛围,了解相关的民间传说,还可以动手做非遗、做美食,让孩子们在玩闹中全方位体会到中秋节的含义,加深印象。每期活动结束后,都会邀请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孩子及家长们对活动进行评价,并且通过评价进行改善和总结。2016年的中秋节,博物馆还突破以往的模式,特意为此打开了夜间游园的新方式,将展区布置成精致月宫,两位“嫦娥仙子”带着一群穿汉服的孩子们打着灯笼夜游,和孩子们讲着老南京的传统中秋文化。同时,结合博物馆是“非遗馆”的特色,同文化街区合作,安排了多位各具特色的非遗传承人在街区设置展位,向孩子们展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作品,共同体验非遗技艺。设立舞台,将“南京白局”“炫彩抖嗡”“喷火变脸”“民乐表演”“拜月礼”等南京非遗文化现场演绎,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和非遗节目。将非遗体验与民俗活动相融合,并加入老百姓喜爱的传统游戏,让观众感受非遗文化、中秋节俗的同时,分享欢度佳节的喜悦。活动创意新颖、内容丰富,深受现场参与的孩子们及家长的喜爱和欢迎。
此类活动举办几年来,已经吸引了上千位孩子及家庭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也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博物馆也会同步通过网站、微博等网络形式进行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博物馆通过活动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倡导身边的同学、家长加入进来。近几年,随着教育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多次与博物馆沟通合作,希望博物馆多举办此类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一些活动,具有文化意义,大大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不仅能愉快地享受闲暇时光,又能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眼界。这对于延续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倡导正确的文化理念、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总之,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首先要引导青少年了解节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背景。目前,我们很多青少年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知之甚少,通过举办的此类“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首先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授与教育工作,大致了解节日文化的蕴涵、成因及演变过程。其次,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是弘扬节日文化的一种方式,例如重温金陵剪纸、秦淮灯彩、皮影、葫芦画、布艺、泥塑、绳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观看白局、京剧、黄梅戏等传统剧种;自己动手制作月饼、粽子等传统佳节的美食等,既体现优良传统又能反映时代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成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注重自觉实践与自主参与,用情感教育的方式,熏陶、感染青少年自觉维护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节日文化。
三、对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活動的建议
第一,活动形式需要创新,在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下,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对磁力片、乐高等新的益智玩具较感兴趣,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对此进行一定形式的创新。
第二,结合博物馆特色,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出自己的文创,并形成激励机制。
第三,除了策划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展览、馆藏文物宣传、讲座等各种传统文化传播形式也是工作的重点。“一个活动、一个展览、一次讲座”此类活动形式的推出和运行对文博场馆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和运用。
四、结语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有效载体。加强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博物馆通过举办社教类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能不断增强青少年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提高青少年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