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时代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彰显了东方文明的神秘莫测和多姿多彩。这个研究正是从淳化大鼎上的饕餮纹,夔龙纹牛纹展开,调查这些纹饰背后的地域性和民俗性文化特色。
关键词:青铜器;动物纹饰;饕餮纹;夔龙纹
中图分类号:BF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34-01
一、淳化大鼎简介及发现地的背景简介
1._淳化大鼎简介。陕西省淳化县石桥乡的史家塬村是陕西省境内普普通通的一个小乡村,但是在当地这个村庄却小有名气,那是因为1979年的12月,这里发现了一个西周早期的墓葬遗址,并在其中出土一件大圆铜鼎,当时就因它的发掘地是淳化,所以取名为淳化大鼎,现在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2.发现地简介。淳化大鼎的发现地陕西省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地区,咸阳市北部这个地区为农业发达地区,农户们会养黄牛耕种田地。
二、淳化大鼎动物纹饰分析
1.淳化大鼎动物纹饰介绍。在淳化大鼎上那些复杂瑰丽的纹饰中最为有探索研究意义的动物纹饰有:牛纹、夔龙纹等
鼎身正中最主要的纹饰是夔龙纹,龙纹是青铜器流行纹饰中主要纹饰之一,流行语西周后期,晚于饕餮纹是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兽纹。龙纹的样式十分多种多样,而且变化无穷。比较常见的有爬行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双体龙纹等,淳化大鼎上的属于两头龙纹,是牛头和蜴身组合而成的夔龙纹饰是龙纹中的一种,为双体龙纹,中间一个牛头的饕餮型纹两边各自伸展出夔龙纹的身体。
2.夔龙纹的产生。夔据史书记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在一本《说文解字》中著作中记载:夔,只有一足在从战国初年开始到汉代初年才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曾经提到过这种神兽里面记载道“东海中有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出入谁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在另一篇典故《庄子外篇秋水》中也曾经提到过夔龙:“夔谓蚿曰:‘以一足跳踯而行,予无如矣。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这些古籍资料中我们大概了解到,夔只有一只脚。它的形象最多被劳动人民熟知的形象特征为张口的、只有一足、卷着尾巴的,与爬行动物中的鳄较为接近,“夔龙即是“扬子鳄”传说黄帝擒夔制鼓巧合的是安阳殷墟曾恰好出土了一件鳄鱼夔鼓,说明夔原型为鳄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当时的地理位置和人们的生活环境猜测一二,在古代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量的扬子鳄,所以人们猜测龙的形象可能来自于鳄,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长期以来受着扬子鳄的威胁同时扬子鳄的存在也保护了这些农民不受其他凶猛的动物的侵害,所以人们对这种动物寄存有敬畏又寄托着希望。人们希望这种动物既可以保护他们,又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商晚和西周时期动物主题已经在青铜器纹饰中非常流行,由饕餮纹为主要纹饰开始转变为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纹饰的造型都是与器型相互统一的,主要追求器具的整体造型和谐美观,有十分古拙,神秘的美感。也是中国古代人对于龙的这种动物雏形的理解和想象。
三、古代传说与淳化大鼎青铜动物纹饰之间的联系
古代人们奉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因为对个人的崇拜人们把这三皇想象成神话的磨样,传说他们都是人首兽身,伏羲为人首龙身,女娲为人首蛇。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对把动物刻画在生活用具祭祀用具中,在人意識之中动物的形象与人结合之后神化,这些神话故事被赋予神秘浪漫的色彩,也从侧面看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类对动物强大的力量的向往和人类对安定和平的向往与期许。
四、从民俗文化中寻找青铜时代动物纹饰的踪迹
陕西省淳化县有一个习俗,如果有人家里有新生儿了邻居和亲戚就会用把面粉塑造成龙纹形象长长的围成一圈一圈像蛇的形状,上面用筷子和剪刀制作出龙鳞的形状,然后用高温蒸熟,俗称“龙馍馍。”这种“龙馍馍”正是以龙的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人们把这些龙的艺术品送给新生儿以祈求平安和保护。
五、结语
艺术的长河不断地向前流淌,我们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同样也是文化与艺术中不可剥离的一个部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和生活优越,大多数人都忘记了去感叹和思考生命,但是我们的祖先却一直这样做着,他们在用具上雕刻动物绘画动物,记录着大自然的一切。从一个个狰狞的夔龙纹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动物与人之间搏斗的声响,仿佛听到层层的难民在大鼎前祈求风调雨顺的喃喃自语。仿佛听到封建统治阶级用强权和暴力制服群众时暴劣的怒吼。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记录,更不能忘记倾听,我们应向祖先那样尊重动物,尊重自然,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