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社会各阶层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碑志材料的查阅,分析唐代宫廷女性的书法教育,以丰富唐代书法史研究。
关键词:唐代;宫廷女性;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32-01
一、前言
门阀士族的衰败和科举制度的完善,唐代教育打破了原有的严格等级制度,社会各阶层的教育程度有了显著变化。教育重心的下移,女性地位提高,上至宫廷妇女下至平民女子都有机会获得文化教育,《太平广记》中载一位妇女对其丈夫言:“为妇之道,不可不知书。”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近年来新出土的碑刻材料中也发现许多女性的碑志信息,为我们研究唐代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生活在社会上层的宫廷女性,对象主要是皇后、后妃、公主等。开明的文化环境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客观上对宫廷女性的文化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唐代皇帝对宫廷女性的才学非常重视,出于宫廷礼仪及职责的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教育。
二、宫廷女性的书法教育机构
1.习艺馆,唐代教习宫人经、史、书、算的场所,武则天如意元年改内文学馆置,属中书省。“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玄宗开元年末废除,以内教博士以下隶属内侍省。
2.掖庭局,属于内侍省管辖,皇宫里的女工作坊。承袭汉制,设令二人、丞三人、计史二人、宫教博士二人、监作四人、典事十人。其中“博士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习艺馆和掖庭局都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各书体有专职教师教授,《南齐书》中记载:“吴郡韩兰英,妇人有文辞……世祖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以其年老多识,呼为“韩公。”从上述记载看,在书法发展鼎盛时期的唐代,教授宫人书法的教师水平理应不低。
三、宫廷女性书法
(一)皇后
作为宫廷女性之首的皇后多出生豪门贵族,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文化素养。《新唐书》记高祖皇后“工为篇章规诫,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武后的书法也造诣颇高,集二王法书,揽书法人才,使朝廷内外,雅好艺文。现存《升仙太子碑》是代表作品,气势开张,脱俗而灵动。《宣和书渤载:“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者家藏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
(二)公主
唐代帝王大都喜好书法,并重视对子女的书法教育,命善书大臣教授、请善书者担任侍書,甚至还会亲自教授,出现多位善书的公主。
《新唐书》中记临川公主:“工籀隶,能属文。”《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朕女年小,未多习学,词迹如此,足以慰人。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因见临川公主书法精劲,所以“令宫官善书者侍书,兼遣女师侍读”,可见当时除太子有侍书,公主也存在设侍书学习书法的情况。通过善书大臣的教授,临川公主“所撰文笔及手写诸经……并流行于代。”《全唐文》载兰陵公主“十岁学书,尽钟张之妙迹。”《书苑菁华》载代国公主:“昼不恒寐,留情翰墨,书荐福寺经柱,三百余言……麝霏烟墨,尽落天花神功。”晋阳公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通过书法教育,公主书法水平普遍提高。
(三)后妃
服务于皇帝的后妃,在“后宫佳丽三千”想要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和才学显得必不可少,这也成了后妃学习和加强自身修养的直接动力。我们在《新唐书》、《旧唐书》后妃传中统计的后妃中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有很多,文化素养较高。
玄宗时杨贵妃有倾国之姿,《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且厉鹗《玉台书史》中记:“真定大历寺有藏殿,其殿藏经皆唐宫人所书,经尾题名,皆极可观。有涂金匣藏心经一卷,字体尤婉丽,其后题云,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说明杨贵妃不仅舞艺精湛,书法亦非常人所能及。
四、结语
对于女性书法学习的研究,由于传统封建礼教的原因史料较少。我们对已知材料分析看,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的完善、书法学习机构的设置、皇帝对书法的重视为宫廷女性的书法教育提供了必要保障。宫廷女性书法的学习不排除是为了迎合皇帝,从而使自己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可见唐代女性地位、思想意识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唐代宫廷女性的书法学习,使善书女性与日俱增,展现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同时促进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