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传统节日漫谈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235
赵沛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人根据各种知识现象而自发形成过许多很有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还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剧古老文明;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30-02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罪被重视的大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自汉朝到清末,一直采用夏朝的立法。所以,人们至今还把阴历称为夏历,也称它为农历或者旧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夏历,中国开始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这样,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人们就只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不再别称元旦了。

  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元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至一年的第一天。

  (二)春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时令定准。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遇上雨雪阴天,就无法计算了。他又琢磨做一个计时器具,以弥补日晷的不足。一天,他进深山挖药,看到山上泉水有节奏的“嘀嗒、嘀嗒”的响着,他开了窍。回家后,反复试验,最后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观漏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终于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当时的天子“祖己”也为节令失常之事着急,就召集百官议论此事。朝廷节令官阿衡既不懂日月运行规律,又不潜心钻研,见天子问起事故,就说是因为百姓做事不慎,得罪了上天,只有祈祷上天宽恕才行。祖己听信了,斋素沐浴,率领百官去祭天,并传谕全国各地设台祭天。

  这下可苦了各地百姓。为修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祭来祭去,毫无成效,时令照乱。万年实在忍不住了,就带上他的日晷和漏壶去拜见天子。

  (三)春节期间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现简述我国部分地区的饮食习俗,以飨食客。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回族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到初二才吃饺子。

  壮族人春节吃白斩鸡和“大年粽”。大年粽在除夕时摆在供台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团圆。

  二、端午节的由来与其深沉的文化内涵

  (一)“端午节”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

  这端午节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节日。比如,夏历辛己年(2001年)的端午节是西历的6月25日,而年(2003年)的端午节则是西历的6月4日,这短短的三年中,端午节就有21天的差距。

  夏历的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甚古,所以,夏历五月初五这天,还有“端午节、端阳节、重阳节、天中节、天长节、浴兰节、地腊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粽包节、五月节、娃娃节、女娲节、女儿节”等另外称呼!过节的方式大同小异,涵义有的时候却相差甚远。由此可见,中国的“端午节”,是根据上古时代中国各民族中不同的习惯、宗教、传说而混合起来的一个统一节日。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中国过“端午节”的民族有汉、藏、蒙古、回、彝、纳西、达尔、锡伯、哈尼、裕固、壮、布依、侉、朝鲜、鄂伦春、土家、瑶、侗、普米、白族等,可以说,几乎中国各民族都有过“端午节”的习惯。

  (二)“端午节”的公共卫生学涵义

  大家应该注意到,夏历五月初五这天,一些中国地区又将此节目冠名为“浴兰节、地蜡节、娃娃节、女儿节”等,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民间,一直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许多家庭要在家庭内外挂菖蒲、香艾、大蒜,还要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大蒜镶嵌在孩子身上,妇女儿童身上挂的这种既美丽又有药物作用的饰物最多,所以,端午节又是孩子和妇女打扮得最美丽的日子。

  同时,端午节期间,医家和商家还用各种有驱除虫和病菌作用的芬芳草药、名贵中药等配置成很好看“香囊、香扇,到市场上叫卖,孩子和妇女是这些物品的最直接受益者。过去以往,端午节日子的前后,这种配置有名贵中草药的“香囊”和“香扇”,是很时兴的物品,又有消毒卫生和醒脑清神的养生卫生功能,又是很逗妇女儿童喜爱的装饰品!许多小孩子和女孩子,要讲这样的香囊在身上藏很久很久!中国现今各地医药、商业、民族妇女儿童行业中现在都还存留有这种买卖“香囊、香扇、熏香”等习惯,就是上古“端午节”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这就是说,传统的端午节,也同时是刺激人们进行文生和养生等经济消费的重大节日时期。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国传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也非常符合现代公共卫生和养生的时代需求。这就是说,中国党政和商家都应该充分重视端午节这样的中国民族节日,以去开发利用其中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卫生健康和商业发展的许多机会。

  (三)“端午节”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文化内涵

  现在人们普遍说的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的日子,是可信的!但是,笔者认为,纪念屈原的说法,也就是人们往江水中丢粽子,最早可能是来自于中国西部的生态保护节日中的祭祀江河湖泊水神的文化传统,这就是“祭祀大禹女娲”传统。因为,大禹和女娲,一直是中国西部各族人民心目中的两尊最重要的神圣,现在中国西部山区中,都还留有许多非常古老的女娲庙宇和禹王庙宇。

  现代人在很多方面进化了,但是同时也在很多方面退化了!比如,现在很少有人将江河湖泊和湿地看成为是一种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生态现象,他们仅仅是将江河看成为是被人类自身功利需要的水源而已。但是,在古代中国人的理念中,特别是在中國西部的少数民族理念中,尽管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江河湖泊湿地是陆地生物之肺的现代理念,但是他们是将江河湖泊湿地看成是神圣之地的,他们定时要祭祀江河湖泊中的生灵,还要放生各种水生动植物入睡。过去,中国端午节期间,中国各地民众要往各地江河湖泊中投放食物,就是希望水种族和陆地种族都能够生长旺盛,以达到人类和田地江河湖泊共同生存发展的良好愿望。由此可见,不能够说现代人就一定超越了古代人啊!古代人在许多方面是比现代人更有知识和更懂道理的,因为它们距离自然更近更紧,更能够洞察到自然的规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