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突转”与“冲突”艺术下的《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264
郝晓洁

  摘要:影片《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通过讲述两个家庭之间的平凡故事,对整个伊朗社会进行了一次白描。导演运用“突转”和“冲突”手法,使影片跌宕起伏,悬念迭生。整部影片发生了三次“突转”,每次“突转”都伴随着对人性新的“发现”。影片中展现的“冲突”包括四个方面,在层层冲突之下,隐藏着伊朗矛盾重重的社会困境。

  关键词:《一次别离》;突转;冲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14-01

  電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以下简称《一次别离》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佣等诸多问题,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电影看似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实质涵盖了整个伊朗社会的现状,将亲情与伦理、道德与法律、精英与民众之间的纠缠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突转”艺术下的人性挣扎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突转”艺术。“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影片中的三次“突转”,使主人公的处境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为平静的家庭故事注入了丰富的内容,使影片叙述充满张力。

  女佣瑞茨的流产,使影片发生第一次“突转”,也使两个家庭以及他人卷入了这场官司纠纷。男主角纳德极力证明自己并不知道瑞茨已怀孕。家庭教师贾哈伊夫人,面对法官的提问胸有成竹地撒谎。纳德的两个女邻居也说没看到纳德推倒瑞茨,这些证词无疑对瑞茨夫妇十分不利。影片中的第一次“突转”让我们让我们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人性、道德、法律该如何权衡与选择。贾哈伊夫人因受到瑞茨丈夫的威胁修改了口供,使影片发生了第二次“突转”,纳德一下子从顺境进入逆境。面对女儿的多次质疑,纳德终于承认他知道瑞茨怀孕的事实,但如果他因此入狱,患病的父亲将无人照顾,女儿也无法正常上学。最后他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女儿,这使女儿也陷入抉择的痛苦中。这次“突转”让我们看到了影片主人公的痛苦、人性挣扎和人性的复杂性。

  瑞茨找到西敏说出了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使剧情迎来第三次“突转”。在纳德推她前一天,瑞茨因寻找外出的纳德父亲而被车撞了,孩子或许因撞击而死亡。信仰伊斯兰教的瑞茨得知,罪恶的钱可能会给家庭带来灾祸,于是她哀求西敏不要给钱,但纳德一家最终还是带着赔偿金来到瑞茨家里,需要钱还债的丈夫和拒绝要这笔钱的瑞茨争执不休。在瑞茨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让观众进一步思考宗教信仰对道德的约束以及人性善恶的本质。

  二、“冲突”艺术下的社会困境

  从整部影片来看,纳德一家和瑞茨一家的冲突是影片一条外在的主线,渗透整个过程的还有一种个人的自我冲突,这些都是伊朗这个充满着重重矛盾冲突的社会的投射。

  纳德和西敏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家庭正遭遇着解体危机,西敏拿到了出国的签证,因为她不愿女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而纳德不愿离开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老年痴呆的父亲隐喻着年迈而病入膏肓的祖国。表面上是一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代表了精英阶层在离开还是留守问题上的冲突。“人身上的对于母体的依赖、眷恋是无法通过距离来剥离的”,尽管这个国家已经老弱不堪,但有些人始终无法潇洒的离开。

  这部影片最大的冲突,来自两个阶级之间的对抗。护工瑞茨和她的丈夫无疑是底层民众的象征。他们在身处精英阶层的纳德和西敏面前,几乎毫无话语权。在法院里,瑞茨丈夫情绪失控,其后闯进学校逼迫贾哈伊夫人对着《古兰经》起誓。而纳德只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他不可能把瑞茨从门口推落至台阶。在精英阶层面前,普通民众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当他们试图抗争时,又完全力不从心。

  瑞茨的看护工作受制于宗教信仰,因顾忌丈夫的感受而不敢坦白流产的真正原因,最后因为害怕招来诅咒才道出实情。纳德是有一个有原则的人,但面对法官的追问时,他却违心地说了假话,无奈向现实妥协。为了帮父亲脱罪,女儿特梅说出了对父亲有利的证词。这些都可以看出影片中人物在宗教、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时内心的挣扎。

  最后,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纳德、西敏与瑞茨及其丈夫立场不同,一方遵循的是现实世界的法律准则和个人道德,另一方信守的是传统的宗教道德。在现代世界,陈旧的宗教观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日渐彰显。此外,尽管都是头戴围巾,瑞茨和西敏的围巾颜色和穿戴方式却大不相同,这一细节不仅是两人身份的直接指涉,也是传统和现代文化冲突的符码。

  三、结语

  《一次别离》运用“突转”和“冲突”艺术,以两个家庭日常生活演变出的悲剧,反映出民众的生存困境,继而辐射到全球不分地域和种族的人性本质。全片结尾处,愿跟随父母哪一方生活,女儿做着痛苦的抉择。导演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表明生活在继续,窘境依旧,把思考留给了观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