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鼓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年轻一代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国内花鼓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舞蹈动作、道具以及调度的三个方面对花鼓戏中的舞蹈创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花鼓戏;舞蹈编创;刘海砍樵
中图分类号:J72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96-01
花鼓戏《耀邦回乡》由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编排,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自2016年12月首演以来,该剧在湖南省委党校、长沙、益阳、株洲、湘潭等地累计演出40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戏迷纷纷点赞。大型长沙花鼓戏《耀邦回乡》在正面描写塑造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一、国内花鼓戏的发展现状
花鼓戏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南省岳阳市。湖南各地的传统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其中的经典剧目有《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受到其他传统剧种和不断出现的新剧种的干扰,花鼓戏这一传统剧种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花鼓戏的表演者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改革花鼓戏的表演形式,就有可能面临失去观众的危险。由花鼓戏的兴衰起落可以总结出,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在适应时代发展、充分按照人民喜好进行改革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艺术形式本身的影响力,确保艺术形式可以不断的传承和发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主要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我国正在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家应该充分意识到花鼓戏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在花鼓戏悠久的历史基础上,不断的吸引年轻受众,保证花鼓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湛艺术作品。
二、花鼓戏中的基本舞蹈编创
1.舞蹈动作创编。传统的花鼓戏表演观念只注重戏剧性,忽略了剧目本身特有的律动性。因此,在进行花鼓戏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加强动作的律动性,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可以适当的把动作的律动性放大,在步伐分解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例如,在《刘海砍樵》的经典剧目中,在进行动作创编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空间位置的分解。在花鼓戏中通过改变人物的空间位置实现对动作的分解;第二,空间方向的分解。通过改变人物舞蹈动作的朝向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分解;第三,空间线路的分解。由人物空间线路的改变实现舞蹈动作的分解;第四,自身的空间分解。自身空间与空间的概念有所區别:空间的视角是舞台空间,通过表现人和舞台的关系实现对于空间概念的表述;自身空间概念的视角是人体自身,用自身的形态与姿态相互之间构成自身空间的概念。自身空间的意义就是通过自身空间关系的改变对舞蹈动作进行解析。
2.舞蹈道具创编。在民间传统的花鼓戏中,舞蹈道具仅仅作为人物基本符号之一掌握在舞者的手中。以《刘海砍樵》为例,在表演过程中,刘海使用的纤担以及胡秀英手里的扇子都可以进行道具舞蹈化的创编,形成新的双人舞形式,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舞蹈道具创编过程中,纤担在进行横向流动时,表演者可以双手同时拿着纤担,在舞蹈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同起同落,两人的动作保持协调一致,围绕着纤担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时而两人手执纤担、时而两人扛着纤担,让观众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意境。在舞蹈道具创编过程中,表演者可以根据扇子的手法进行舞蹈动作的改进,使表演形式更加趋向于舞蹈化。剧中,刘海和胡秀英两人背对背的同时可以打开扇面,紧接着左边的舞者尝试着合拢扇面,但是此时另一边的舞者沿圆弧后退,扇子由于自身的重量向下坠,右手边的舞者尝试着合拢扇面,此时左手边的舞者沿圆弧后退,这样,两位舞者就通过扇子实现了舞蹈的交流互动,增加剧目的欣赏性。
3.舞蹈调度创编。舞蹈的调度可以解释为一种可以进行具体标定的空间舞蹈动作形式,亦或是标定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路线,通过舞蹈的调度实现作品意境表达。当代舞蹈调度技术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舞蹈演员的造型设计;第二,舞蹈演员造型的保持以及舞蹈的造型的移动形式;第三,舞蹈调度的技术手段;第四,舞蹈调度的构筑空间,主要是指舞蹈带给观众的空间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舞蹈动作、道具以及调度的三个方面对花鼓戏中的舞蹈进行创编,可以有效的提高剧目的可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花鼓戏观众。
赞(0)
最新评论